Social Innovation

    魏華星:弱勢社群有置身北極及沙漠苦況

    12/02/2015 - 08:00

     

    124.png
    魏華星 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

    我們創立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及社會企業,目的是致力社會創新,結合社會上不同的專業界別,進行社會投資去幫助提升社會不同社群的生活質量。這些投資基本都是慈善性質。目前,我們已得到五、六百位專業人士,包括律師、會計師、資訊管理、市場開發等人士加入,運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去支持及創辦社會企業。

    三年前我們開辦了一個名為的「讚的」的交通服務公司,在沒有接受任何政府資下,為輪椅使用者提供點到點接載服務,現時這家公司的車隊,已經能夠自負盈虧,持續性地提供服務。

    我們又舉辦了兩次「全城街馬」,是香港一項大型街道馬拉松比賽,將來更可以構想出新的比賽形式,藉著比賽帶領更多年輕人加強自信。

    我參加過在北極零下30至50度的氣溫下,進行7日跑250公里的極地馬拉松。馬拉松是全世界最公平的比赛,參賽者只要堅持,完成比賽後的感覺是每個參賽者都是冠軍。因而,馬拉松賽跑能夠提升參賽者的自信,同時創造健康的人生觀。

    住「籠屋」比沙漠酷熱

    今天,全世界最富有的2%人口控制著50%財富,造成了貧富懸殊和物質財富分配的問題。今天的香港我們基本沒有了小販沒有了小生意,而這都是上一代幫 我們脫貧的力量。

    標示著貧富差距的堅尼系數,我們香港比之紐約、東京還要高;我們的人均肉食消耗量也是全世界最高。然而,在富有的背後,我們卻有百多萬輪候分配公屋 「上樓」的人士,現時要等五年以上才有望分配到單位。在輪候公屋之際,現時有數十萬人正在居住在香港特有的「籠屋」及「棺材屋」之中。

    跑完北極及戈壁沙漠馬拉松後回來,我更覺得香港有部分人有著置身北極及沙漠的苦況。香港許多露宿者,冬天睡在街頭時會感覺比置身北極還要寒冷;而住在籠屋板間房中,炎夏時可以高過攝氏40度,比沙漠還要熱。

    政府好像有很多資源,但是它能夠解決的社會問題只是少數。社會創造了許多資源,但同時也創造了許多社會問題。傳統的慈善工作每年四出募捐尋求資源,這樣缺乏持續性的支援,實在不能有效解決問題。

    很多人做生意,往往只追求最高利潤,依正規格,然後交完稅款後就可以心安理得認為完成企業責任。這是不足夠的。我們需要更多有承擔的,例如有些企業會聘請一些弱勢人士任職,日後證明他們是最穩定的員工。這樣不單對商業提供幫助,亦能有效幫助一些弱勢社群。

    也有些企業,以往的目標對象是有錢人,進行高回報的生意,但今天社會貧富結構變化,如果能夠發明一些產品,提供更多可負擔的選擇,雖然產品價錢降低, 但因為許多時平價產品可能吸引更多客人,所謂「山大斬埋有柴」,結果可能賺得更多。

    向國際社企敬禮

    尤努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的成就是推出小額貸款,協助一些無能力提供抵押的人,包括孟加拉的貧困人士,幫助他們自立。30年間,他協助了超過一億人脫貧。最近幾年他更推廣社會企業和世界大企業合作,包括協助一家法國最大食品公司在孟加拉設廠,聘請了許多當地員工,推出了一個新的食品牌子,以平價銷售,使到當地小朋友一周都可以吃到3、5次,直接改善了他們的健康。這項創舉,不僅為商業提供了創新的出路,亦為社會解決了一個問題。

    美國長春藤大學MIT教授Nicholas在臨退休時,離開大學主管的工作崗位,加盟一家國際機構,全力幫助窮鄉僻壤的小童,協助他們接觸電腦甚至能夠利用電腦上網。他的理念是,多一部電腦就可以為他們創造多一個機會。

    英國人Jamie Oliver是一位國際名廚,開辦了一家名叫Fifteen的餐廳,專門聘請釋囚或犯過事的青年人做廚師,後來這些廚師都做了名廚。而受到這項投資成果的吸引,帶動了世界各地公司的效法。

    Green Monday素食減碳排放

    Green Monday是我們另一個富創新意義的社會企業,創辦目的是鼓勵市民多吃素少吃肉。經過幾年的提倡,現在我們相信,四分之一即約160萬香港人都有定期素食的習慣。

    食肉有什麼不好?今日,世界環境正在迅速惡化,過去十年的融冰速度,現時幾個月之間就可以完成。造成環境污染,許多人說是汽車廢氣,飛機碳排放等因素造成,但專家指出,很大原因是肉食行業導致的。

    事實是,今日全世界的車、船、飛機等構成13%的碳排放總量 ,而單單一個肉食行業就造成14.5%的碳排放!根據專家計算,養一隻牛一年的碳排放量,等如開車七萬公里,即是差不多是開車七年。飼養牛、羊等會排放出一種甲烷的氣體,較二氧化碳破壞環境嚴重23倍。

    水資源方面,製造一塊牛排,總共消耗的水量是4000幾公升,其中包括種植穀物、飼料和之後處理所需的水,差不多等於一個人兩、三年的用水量。所以說, 如果我們每周只吃一頓肉食,不論對個人健康、環境、食物資源、動物權益等多方面都有好處。

    經過幾年的推廣,現時加入了Green Monday的企業,包括連鎖快餐店、銀行、醫院、學校、食肆等。當中有800間中小學,機場也有八成食肆加入。這些公司,逢周一會響應加強素食,為學生及員工提供健康餐單。

    除了Green Monday,我們推行的其他社企亦在積極發展。我們推動的北極馬拉松,至今,國內及美國一些大學都加入推動了,其他不少國際大企業機構都在商討加入。

    我們希望推動一個態勢,就是喚醒商業機構,他們要求賺錢是無可厚非,但同時令到他們關心什麼是社會投資,在投資當中支持對社會有幫助的企業。

    採用we思維

    今天香港社會分割,我相信社會創新可以發揮部分效應,嘗試慢慢修補;一個引擎做不到可以做多幾個齒輪,大家合作一起努力解決問題。這幾年,我們學習到有些事情不是錢可以解決的。社會上有很多有心人會有不同的想法和方法。希望能協助解決社會問題,我們會樂意以積極的行動協助他們實現這些方法。

    總結來說,在現今的社會環境下,我們認為應該多採用「我們」(we)的思維,隨時想著我們的孩子、家人、親人、朋友,都一起連結在社會之內;而總有 一日都會成為需要社會幫助的老人家,因此當我們有能力時就應該大家互助互動,一起改善社會問題。

    另一就是,我們是同一個城市人的思維。城市人的需要,可以運用商業的辦法,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協助社會變得美好。過去的各方面努力已證明了憑社會創業的精神和堅毅的意志,的確可以改變經濟生態,把社會的需要化為經濟動力。

    (魏華星先生是香港社會創投基金創辦人及行政總裁。本文是魏先生於澳洲南澳大學MBA Club香港校友會晚宴演說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