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Development

    國企市場化改革帶給港人賺錢機會

    07/08/2016 - 00:25

    撰文:楊生華

    被訪人:史際春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2005年中央政治局講座主講人,著有《當代國際慣例:國有資產管理》、《香港知識產權法》、《經濟法總論》等。

    問:目前世界各國國有資產發展管理,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動向?

    史際春:這種動向可從表面上和本質上兩個方面來看。第一、表面上,特殊企業的普通企業化。特殊企業在表面上就是一個普通企業,它的特殊性在於內部的自己的操作,如鐵路、郵政。這樣好處是在市場化當中它的阻力會小一些,否則在市場上有一個專門立法給你規範,你也不適用於公司法,別人不敢與你做生意呀。發達國家的鐵路、郵政,電訊、市政,都在走向普通企業化,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開始那一波改革,涉及所有方面,這是一個趨勢,現在國內也是這個趨勢,集團公司上市,也是普通企業化。

    第二個趨勢,本質上,靠公司治理,包括香港,國有企業完全跟私人資本一樣,不搞什麽特殊經營。這個效果很好。比如港鐵、機場管理公司,都是董事會決策,經理層執行,這個也是內地要學習的。雖然在形式上可有不同的說法,但在本質上就是,你的治理跟私人企業的治理,沒有什麽區別。

    問:香港人始終覺得,推動國有企業壯大,給市場傳遞的信號就是市場化改革要退步,這與事實相符嗎?

    史際春:西方的現實也是純粹的私有化搞不下去,老百姓不斷起來鬥爭,所以公有的成分越來越高。美國的鐵路為什麽國有化?虧損虧得厲害,就把它在1989年100%國有化。2008年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爆發,兩個罪魁禍首房地美、房貸美,也是國有企業。金融危機以後,美國不能沒有通用,美國政府就把通用接管,國有化,給它資金,政府持股90%,工會持股10%,拯救它,不然它就破產了。

    另一方面,共產黨執政的國家,要完全消滅私有制,也早已經失敗。計劃經濟早已經失敗。要進行市場化、所有制多元化的改革,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活力。

    孫中山先生把國有制說得最清楚,就是要用國有資本來節制私有大資本。防止私人大資本利潤越來越多,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同時,中小資本完全放開,自生自滅,政府不用理的,保持社會的活力,同時也消除了大資本控制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這樣一種社會現實。

    去年福布斯公佈的10大富豪中,印度佔3個,那麼窮的國家,世界富豪它佔3個,這不是好事。他其中的不是第一的一個富豪,造了一個巴比倫花園,600個僕人,而同時貧民窟裡住著成百上千的人,老百姓連個安身的地方都沒有。這就是私有制的結果。

    私人資本受不到節制,最大的權力就會掌握在富豪手裡。富豪自己不一定當總統,但總統一定要聽他的。

    看清楚這些,你就不會一味地否定公有制。而且從南斯拉夫開始,公有制可以和市場制結合,為什麽?因為公有制內部,公有制不是只有一個主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所有,它有千千萬萬個主體。香港的經濟學家張五常研究發現,中國改革開放取得這麼大的成就,不是因為私有化和市場化,而是因為縣域競爭,縣與縣、市與市之間,招商引資,競相地改善本地的人居環境、投資環境,地方政府之間的這種競爭造成中國如此的發展與進步。

    所以,公有制和市場化,也不矛盾。這是東歐國家的學者最先提出,而且在東歐國家最先得到實踐。東歐垮台後,中國把它接過來,證明這是對的。公有制和市場是可以這樣結合。

    還要看到,中國現在的國有經濟的比重不高(注:2014年,中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約100 萬億元人民幣),可能比法國還要低。中國國有經濟的比重,在世界不是最高的,何況它還是共產黨執政,說明中國共產黨非常實事求是。馬雲、馬化騰能發展起來,說明中國執政者很實事求是,認識到單純的計劃經濟是搞不下去的,不搞市場經濟不行,大一統的公有制也做不到,總是要有人在電影院門外賣瓜子的,你想取締也不行。

    現在中國的國有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就是在公有制內部,加大市場化比重的一個重大舉措。這個可能外國人都不理解,中共為什麽會這樣做。其實這是中國的經驗,你資本所有制的多元化,它能夠消滅官商作風,這個外國人不理解。

    b-2016-07-08_0-27-11.png
    史際春:要進行市場化、所有制多元化的改革,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的活力。

    問:所以混合制發展,是市場經濟改革大力推進的信號,而不是市場化改革的倒退的信號?

    史際春:對。讓私人加入到原本的國有企業,或者讓國有資本佔大頭,讓私人資本進一步參股,縮小國有資本的比例,這是市場化程度的加深,而不是市場化改革的倒退。

    問:現在國有資本在香港經濟中的影響也開始顯現,這會造成政府到處干預嗎?

    史際春:香港的這種思潮,是建立在一個偽命題上。就是說政府不要干預市場、市場最聰明,什麽事情市場都可以解決。這是一個偽命題。

    自從19世紀以來,凡是市場不能調節的或不能有效調節的,人民就要求政府去管。比如,窮人買不起商品房,就造公屋,這就是政府干涉。香港沒有退休保障,就給老人發生果金。香港要不要反不正當競爭?也是討論來討論去,這是沒有必要討論的,必須要反不正當競爭。市場競爭是建立在每一個主體獨立判斷的基礎之上,比如,市場上3個主體,各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這就是市場。可是我倆串通起來,第三人就不好了。市場本身有兩個趨勢:一個趨勢就是坑蒙拐騙,做一錘子買賣;另一個趨勢就是消滅競爭,因為競爭太辛苦,還不知道能不能賺到錢。所以我要做大做強把你們消滅掉,或我倆聯合起來,與他不正當競爭。這個一定要反,全世界都反,香港討論要不要反不正當競爭,也是一個偽命題。

    還有一個情況:許多事是靠市場自身做不到的。最典型的就是高鐵,因為高鐵需要的投資太大,而且收回投資時間超長,所以市場沒有人會做高鐵投資。美國科技這麼發達,為什麽沒有搞高鐵,就是政府沒有適度有為,放任市場調節,市場調節就沒有高鐵。這次美國政府投資洛杉磯到舊金山的高鐵了,美國今後才會有高鐵。高鐵這類項目,靠私人投資是不行的,這就是“市場不能”。所以,歐洲的公有事業,在十九世紀末開始,形成了政府投資的傳統。市場有缺陷,市場有它做不到的地方。

    但政府投資有原則,這是中國人率先提出的,就是要政企分開。國有企業要在市場中證明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它如果在市場上不能生存,就破產倒閉。政府進行公共管理、一視同仁,不對國企優待,也不給私企優待,不歧視國企、也不歧視私企。國有企業發展好不見得是政府在干預市場,市場有市場自身的秩序。

    從上述角度看,政府完全置外於市場,完全無所作為是不可能的。在關鍵時刻,老百姓也不答應。比方說,買不起房子的百姓太多了,這個時候老百姓就要鬧。這就是老百姓的意見通過遊行示威、通過媒體、網絡表達出來,你政府必須傾聽老百姓的意見,老百姓要政府幹,政府就得幹。老百姓要政府幹的事情是介入市場,政府就要介入市場。

    典型例子是1998年香港阻擊金融大鱷,這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按照那幫人的說法,那香港政府就不要去阻擊金融大鱷了,讓香港的財富被外國人掠奪去算了。沒有這麼回事,太天真了。美國的美聯儲、美國的農業部,整天在為美國人的利益去干預市場,呵呵呵,他是為了美國人的利益。

    問:看來大家擔心的只是怎麼避免好心辦壞事的問題。這一次國有資產管理採取淡馬錫的方式,是否可有效避免政府在國有經濟發展中的一些毛病?

    史際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最終還是要看國有企業經過改革以後,是否在市場中進退更自如了,賺錢更嫻熟了,虧損時,市場發生重大變化時,它的應對更好、造成的損失更小,不是說永遠不虧損。還要由市場來檢驗。

    淡馬錫方式不能說它是一個改革的方式、改革的方向,它就是解決國資委到底是做所有權的監督管理者,還是出資人的這樣一個體制問題。我個人的看法,國資委做所有權的監督管理者,現在他管的這些集團公司,就做出資人,那就是所謂的淡馬錫模式。所以,本身不是一個市場的問題,是個體制的問題,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的問題,是放在國有管理體制上講的。市場問題還是要靠完善公司治理、多元化所有制結構。

    問:很多人對國企去開超市、開房地產公司有不同看法,認為不應該進入這些領域,您覺得國有資本進入的領域是否應有所限制?

    史際春:國有資本能進入哪個領域、不能進入哪個領域,由市場檢驗。它能賺錢了,說明好,國企能賺錢了,是否對老百姓不好?不是,是對老百姓好。一方面國企利潤是公有的,另一方面,老百姓的收入也可以提高了。有一句話:國有資本、國有老闆,天然地沒有私人資本、私人老闆對僱員那麼苛刻,因為私人老闆,員工多拿一份錢,他就少拿一份錢。國有企業沒有這個驅動,可以較寬鬆地給員工一份錢。

    例如北京超市發是國企,它經營的超市比國外品牌超市好,超市發的貨品更豐富,價格更便宜,老百姓更願意去,底層百姓願意去超市發。如果沒有人去超市發,那它就倒閉,這個市場是非常無情的。消費者的選擇是不考慮所有制的。關鍵是用什麽手段去限制外資進來,如果用行政手段限制外資進來,是不對的;市場手段讓外資經營不下去,這是好事情,不是壞事情。在超市領域,國企沒有先天優勢,早就市場化了,完全靠它自己。

    史際春:我覺得現在的國有經濟,規模是不大不小、基本上差不多,改革的目的就是要讓它進一步的市場化,市場化更有效率,減少國企病,減少國企固有的腐敗,同時所有制多元化,來解決國企那些老問題。

    中國國企發展,不可能有大進大退的情況,不可能大退,也不可能大進,為什麽不會大進?受到市場的約束,受到政府治理能力的約束。國有這一塊,你要它再退也是不可能的,中共有它的堅持。

    因此,我總結此次國企改革核心,就是調整一個機制,讓國有資本、國有企業本身,更加市場化,更加靈活,更有效率;同時,國有企業的市場化,給香港人和香港企業家提供了新的一波賺錢機會,希望香港人可以珍惜、把握住這次機會。

    c-2016-07-08_0-27-11.png

    史際春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