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敢創 ‧ 香港》第一集:2大發明改寫病者命運

    2016-02-04

    撰文:方晴

            
    香港科學家的創新精神和獨有發明,大大地改善我們的生活。全新電視節目《敢創.香港》聚焦香港人的各種發明,首集介紹再造人類心臟和機械手臂背後的發明者。

     

    811.png
    人的心臟很重要,李登偉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總監)率領研究的幹細胞再造人類
    心臟技術,可讓心臟病患者延長生命和改善生活質素。

     

    在香港,約有 3,000 人輪候器官捐贈,然而 2014 年只有 502 宗器官或組織捐贈,器官供不應求,其中移植心臟的技術最複雜。

     

    人的心臟很重要,李登偉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幹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中心總監)率領研究的幹細胞再造人類心臟技術,可讓心臟病患者延長生命和改善生活質素:「希望病人不需要等候捐贈,亦因為這是個人化的,因而沒有排斥。」李教授又解釋:「現在模擬和造得到的,是左心房,因它是最大的心房,將血液泵到人體所有部位。它是迷你的,因而可以有效率地大量投產、控制準確性和敏感度。」

     

    李教授在香港土生土長,中學畢業後遇上移民潮、在外國升學:「一位知名的心臟電流學教授很有趣,叫我不要讀死書,應繼續發掘對科研的興趣,於是我走了一條不是當時大學生會走的路。」

     

    另一方面,李教授有一個孩子因先天性心臟病離世,因此令他決定回港,研究幹細胞技術。「香港很有潛質做科研,第一我們有完善的司法制度;第二香港是金融中心,接着是教育制度和世界級的醫療制度,而且我們地方小,把這 4 個優點集中在一起。」

     

    812.png
    節目又訪問了「希望之手」(Hand of Hope)的發明人徐錦輝,他是職業治療師,曾在老人院工作,希望幫助中風
    病人,因此發明機械手,讓他們重新掌握活動能力。

     

    「希望之手」助中風病人

    節目又訪問了「希望之手」(Hand of Hope)的發明人徐錦輝,他是職業治療師,曾在老人院工作,希望幫助中風病人,因此發明機械手,讓他們重新掌握活動能力。他最初由創新及科技基金幫助下,開始了此計劃,並在歐盟及一些亞洲地區得到醫療認證,不過,在打造一個香港品牌並不容易:「香港有很好的創意和技術,但我不甘心,我們的技術放在別人的品牌中。」他千辛萬苦鑽研,終憑此項發明得到 2012 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