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公屋聯會主席王坤專訪: 建議增地建公屋

    2016-08-10

    撰文:廖美香 

    香港公屋癥結三十年,問題三十年不變,公屋聯會主席王坤最有資格如此說。輪候公屋人數早於港英年代達17萬,現在更高至近30萬;1997年時自置居所人士51%,現在也差不多。他說,不是說政府不努力,而是香港住屋問題總是一個難題。他相信,恢復公屋租置計劃是解決自置居所的一個方法;而香港土地不足,也妨礙了公屋的興建。他希望政府能釋放更多的土地,使更好解決港人住屋問題。

    公屋聯會最近出版了《走出香港住屋迷思》,王坤說,該書滙聚了幾十年來該會對公屋的評述,但回顧一下,港人對董建華住屋政策的批評,有點不公平,須要說清一下。

    1998年時任特首董建華作出三個承諾:1) 七成港人自置居所,2) 每年推出八萬五千個單位,3) 公屋住戶三年上樓。

    「其實各界批評董建華每年提供八萬五千個住屋的政策,並不公平。因為在港英時代已既定為每年推出八萬個公私營單位,董建華只是說可以彈性增加五千個為目標。雖然金融風暴後樓市大跌,但董建華提出這五千個,並不構成主因。」王坤又說,由於董建華1998年提出七成港人自置居所,因而要實行公屋「租置計劃」。「當時承諾要25萬公屋住戶可以自置居所,但於2002年停了,至今只有11.9萬家庭購入自住公屋。」 

    由董建華擔任主席的團結香港基金於2015年11月發表報告,建議「補貼置業計劃」,王坤大致認同,希望港人就此多加討論。「當年地產商及市民也沒有反對租置計劃,期時因經濟不景而下滑,現在樓價高企,應該恢復。」 

    rsz_公屋聯會主席王坤.jpg

    王坤公屋聯會主席

    《走出香港住屋迷思》指出,應為公屋住戶建立向上流階梯:
    1) 政府應兌現當年的承諾,恢復「租置計劃」出售25萬公屋單位的目標;
    2) 在單位訂價上,應沿用過去的「特別折扣優惠」措施,即首年全額折上折,次年半額折上折的優惠;
    3) 在現有39條「租置」屋邨繼續推行出售計劃。
    「新加坡住屋計劃做得好,政治穩定,去年大選執政黨取勝。香港樓價貴,市民怨氣大,我相信未來誰當特首都要解決住屋問題。」王坤指出,須增加土地建公屋,也應恢復租置計劃,使滿足市民自置居所的願望。 

    「政府說,不願推出租置計劃,因土地不足,公屋賣一間少一間,但是,政府正在打破自己理據。」他說,將實施的「綠表置居先導計劃」,於今年9月開售850個位於新蒲崗單位,賣給公屋及公屋輪候冊的居民。

    另一構成政府不願重推「租置計劃」,乃混合業權造成管理問題。他說,觸發該問題的原因,一是有屋邨大閘曾倒下,另一是屋邨電梯損壞,均引發維修責任問題。「責任應在業主立案法團,但政府又不加入法團,似在逃避責任。由於有三成人仍未購入公屋,政府須派代表加入法團,負上責任。」他說,當有居民願意加入,便由他們積極負責,如果少有居民參加,政府須派代表加入法團。 

    當公屋家庭入息超出輪候限額2-3倍,便須繳交富戶租金。如果繳付雙倍租金兩年後,資產總額相等於輪候資產的84倍,便要立即搬走。現在每年少於三十人被要求交還公屋。「公屋居民佔本港人口三分之一。每年房委會只收回幾十戶富戶公屋單位,但富戶政策引來怨氣大,特區政府何必收緊?」 

    被問及年青人應否買樓?王坤說,這幾年不宜急於買樓,大發展商已說今年樓價將跌一成。「我現在與太太、兒子及媳婦同住將軍澳一間五百方呎的居屋,比起以前與父母及六兄弟姊妹同住一百方呎的單位,現今真是不錯。當然,將來兒媳有了孩子,情況又不一樣。」

    原文刊於《南早中文網》2016年8月10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