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Housing
    房屋

    「補價易」強化房屋資源流轉

    2015-11-06

    撰文:洪小蓮

     住屋問題近年成為本港的社會焦點,有報道指,有未補價居屋業主在未獲房署批准情況下,私自加按物業而被檢控,原委是業主為解決財困不惜以身試法。此案例再次引起社會對資助房屋流轉問題的關注,並引發對相關政策的熱議。

    政府當初立例在於避免資助房屋資源被濫用,業主只能在面臨特殊困難,並提出足夠理據申請和批准後,才可將未補價居屋加按。但是沿用正式渠道申請的個案不多,有關業主往往寧願透過私人貸款加按物業,因而觸犯法紀。

    shutterstock_150357053_2.jpg
    住屋問題近年成為本港的社會焦點。

    政府也關注到這個階層小市民所遇問題,今年財政預算案,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特別撥款引進機制,以助未補地價房屋業主解除禁令,亦間接提升政府資助房屋資源的流轉。

    強化誘因 可加快物業出售

    香港按揭證券公司於今年9月推出「補價易貸款保險計劃」,目的是協助50歲或以上居屋業主補地價。貸款年期長達30年,可選定息4.5厘,或浮動年息以最優惠利率減2.5厘的貸款。借款人除繳付貸款利息,亦須支付相等於貸款總結欠的年保費,直至出售物業,才需償還貸款本金。

    shutterstock_260888165_3.jpg
    近期居屋成交亦有高逾800萬元的案例,可見優質居屋存在相當大的市場需求。
     

    近期居屋成交亦有高逾800萬元的案例,可見優質居屋存在相當大的市場需求。現時按揭證券公司制定的細則,包括根據物業估值、借款人年齡,按揭方式計算,以確立貸款金額,例如一個市值800萬元的物業,50歲的業主最多貸款約140餘萬,60歲的業主則遞增為約200萬元,餘此類推。

    政府如能鼓勵按揭證券公司,視執行政策有若商業營運而非福利施予,審視物業個案情況,適度優化關卡與靈活強化誘因,當可吸引未補價業主,透過計劃解除限制,可加快物業出售,大大增加資助房屋市場的現貨供應,亦吸引市民投資此類物業作收租用途。

    年輕人需求增 細單位渴市

    據統計處及房屋署資料,過去十年,香港人口由2005年約681萬上升到2015年約730萬,增加了大概49萬,對房屋的需求相當大。同期,公屋的落成量只有大概13萬間。再者,每公屋單位平均居住人數卻由2001年的3.4人,減至2014的2.7人。原因可能部分公屋居民,避免因富戶政策需繳雙倍租金而取消成長子女戶籍,家庭成員因而縮減。這也可解釋為何小型住宅需求突然激增。

    shutterstock_243339394.jpg
    政府加強資助居屋的資源流轉,能接上這批原居公屋成員的購樓需求。
     

    適用於公屋 騰出更多盤源

    目前政府提供資助的房屋約有40萬單位,其中居屋約25萬間,七成多尚未補地價。政府加強資助居屋的資源流轉,能接上這批原居公屋成員的購樓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該補價借貸計劃也適用於公屋住戶,現有12萬名公屋業主,只有百分之一補價。該借貸計劃能協助居屋及公屋補地價,將可騰出更多盤源供基層人士租用或置業,這是紓緩香港房屋供應緊張的重要渠道。

    原文刊於《晴報》2015/11/6,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