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Climate
    持續發展

    氣候變化──綠色的責任與商機

    2016-03-22

    撰文:廖美香 

    談起中國環保,港人似乎都沒有信心,一是想到北京、上海的霧霾,也會想起珠三角黑煙冒起,污染了這個香江。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因應《巴黎協議》正要厲行實施綠色低碳,這令廠家帶來了挑戰,但同時也帶來了商機。

    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於巴黎經過兩周談判,於2015年12月12日通過歷史性《巴黎協議》,195國家一致同意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以達到工業化前至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不超過2攝氏度,並努力控制在1.5攝氏度內的目標。

    一般港人對於《巴黎協議》不以為意,感覺與己無關。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接受團結香港基金邀請,於上月來港進行演說。有來自銀行、企業諮詢人士連手到場,細心聆聽。原因是《巴黎協議》將引領內地一系列環保政策的革新,影響到企業的經營與投資。

    事實上,目前互聯網已經是大量公私營服務和產品的主要供應通道;擁有編程知識的人,某程度就像在傳統商業年代熟悉商店運作方式的業內人士,能夠早人一步買到熱門物品,網上銷售的演唱會或球賽門票也出現類似情況。這並非駭客行為,因為他們並沒有駭入網店的電腦系統,運用的只不過是一般人不明白、但他們卻瞭如指掌的資訊。

    rsz_20160223_ohkf_0092-compressor.jpg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代表解振華講解《巴黎協議》為中國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氣候變化 威脅人類

    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又是最大的碳排放國,任務艱巨。人們對內地實施環保的決心,半信半疑。但筆者認為,北京對於國際條約的實施,向來是要爭氣、講面子的。領導人習近平說:「應對氣候變化不是別人要我做,而是我們自己要做。」

    這次高峰會的突破是體現「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值得注意,中國發佈並提交國家「自主」貢獻:1)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爭取盡早達峰。 2)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3)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比重20%左右。4)2030年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45億立方米。5)提出了12條政策措施。

    利用金融手段改善環境

    氣候變化,是中國一個嚴峻的議題,迫在眉睫。解振華說,近百年來中國平均氣溫已增加 0.9-1.5度,1990年升溫更甚。由1991至2014年,由此造成每年經濟損失2333億元人民幣,死亡人數3517人。

    「現在氣候變暖正在惡化,極地融雪愈趨嚴重,即使全球現採取減排措施亦只是產生制止作用,而不能恢復舊日狀況。」走過南極、北極的香港環保人士李樂詩說,地球變暖,將威脅人類生存,須共同改進。

    其實,透過金融手段,也可力促改善環境。近年國際金融投資興起永續經營與社會責任型投資(Sustainable & Responsible Investment 或 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簡稱 SRI)新觀念,藉由投資過程中對於社會及環境的考量,挑選具有永續發展前景的公司,不只個人的投資回報受惠,亦使社會、環境與經濟同時受益。

    為了配合國際投資的趨勢,香港交易所於2016年開始,上市公司須加強就環境、社會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提交報告,反映其社會責任。

    shutterstock_256247263.jpg
    創新的金融手段如永續經營與社會責任型投資把社會和環境納入投資的考量之中,鼓勵企業注重其社會和環境責任。
     

    中小型企業忽視ESG報告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近日出席公開場合時,接受筆者提問說:「這屬於自願性,如果沒有提交就要解釋。投資者看賬目報告時欠缺ESG報告,就會別有所想的。但我們也不能強制性,大型公司對這做得較好,也須要顧及中小型上市公司的需要。」

    據彭博2015年4月公布調查顯示,由2012-2015年之間,約46% 提交ESG報告;其中:非常大型的企業有 80%,大型50%,中型企業34%,小型企業36%。另外,香港公司之中其執行情況比內地在港上市更差:香港佔38%,國企有83%,紅籌中資公司40%,民企43%。原因可能是,香港企業強調商業性,而內地企業則較有社會性。

    一名姓吳主責可持續發展的跨國公司顧問說:「正如投資者關注童工、囚犯勞動等社會問題,氣候變化也是一個議題,如企業營運時忽視環保,將有損企業形像,令投資者卻步。」現在一些家族基金、大型退休金,投資時依據「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願望投資有道德的公司,而不是只講經濟盈利的。

    企業高管強調賺錢,重視財務風險,但忽視環境及社會風險,可以很糟糕。「有國際名牌運動公司被指利用童工生產,董事局立即派一名女士入局關注,以改善形像。」該名企業顧問專家說,企業發展必須具深遠目光,這些因素滲透在政策之內。「因應《巴黎協議》內地實施低碳,將以各種措施控制企業減排;作為具社會責任的企業,須要及時配合。再說,面向中國減排,可以尋找綠色商機。」

    據解振華稱:綠色低碳能源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將逐漸成為主流。中國將加大這方面政策傾斜和資金技術投入,推動能源生產及消費革命,發展節能環保低碳產業。此外,綠色金融、低碳投資、碳排放交易,可再生能源技術應用等,均存在商業機會。

    社會績效指標須加強

    港商對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已有認識,往往是安排探訪弱勢社群、捐贈等活動;究竟產生多大效益或社會改變,則難以判斷。

    現行ESG 報告,強調環保及社會的責任。報告如果進一步將SCBA(Social Cost Benefits Analysis)及SROI(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納入當中為關鍵績效指標,將使企業更重視投入與產出,讓資源更有效利用,提供更佳的社群服務。

    香港法律制度完善,金融穩定,專業服務優良,與國際接軌,令投資者可具預測性,因而成為國際投資者聚匯的中心。香港上市公司的監管制度應具示範性作用,企業除了盈利,還要注重環境與社會效益,以彰顯國際金融中心的先進與文明。

    原文刊於《BBC中文網》2016年3月22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