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科技創新

    科研夢想不是夢

    2016-09-23

    撰文: 鄧栢想 團結香港基金政策倡議經理、水志偉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

    STEM.jpg

    你兒時是否喜歡砌四驅車模型,並曾揚言要做一個工程師?又或者幻想過有日成為科學家,用自己的發明改變世界?長大以後,你選擇了讀工程科。但踏出校園那一刻,你才驚覺在香港,與所讀學科相關的職位寥寥可數,最後你唯有從事金融、保險這些較易「搵食」的行業。

    以上的故事是否似曾相識?如果你身邊有在大專院校修讀STEM學科的朋友(即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和mathematics,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你是否有聽過他們吐過類似的苦水?

    科創浪潮勢不可擋 香港可把握多少機遇?

     團結香港基金轄下公共政策研究院的facebook專頁「政策‧正察」,最近上載了一張題為「香港科創人才荒」的圖表,引來不少修讀STEM學科的網民熱烈討論。

    圖表的數據引自基金會的「科技創新」研究報告,顯示香港每百萬人口的科研人才,只有2925人,被新加坡的6438人大幅拋離。而香港在2015至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科技人員和工程師供應充裕度」一項指標亦只能排名41位。

    有網民一語道破問題根源,「科研?讀到出嚟搵到食先算啦」,「有人才都無用。無工做。讀完多數都係走去做金融、地產、sales」。有網民慨嘆,即使有幸能夠在大學做研究,或者從事相關行業,薪酬亦會較低。難怪有網民說,讀STEM學科,會「乞食」。

    事實上,2015年,1250名STEM研究畢業生中,若不包括從事相關學術研究的,只有157人能夠從事同STEM學科相關的行業。在2014年,香港創新科技行業的就業人口,僅佔總就業人口的0.9%。

    更令人沮喪的是,從事專業、科學及技術活動的人士,月入中位數比起從事金融保險、教育及行政行業的人士,低近20%。

    1098_香港科創人才荒1.jpg
    香港科創人才荒 (1)

     

    1098_香港科創人才荒2.jpg
    香港科創人才荒 (2)

    周星馳在電影《少林足球》中講過,「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但今日,網民用切身經歷告訴我們,即使有夢想、有學歷,但沒有發展機會,同樣會像鹹魚般死氣沉沉。

    然而,環顧世界,科創浪潮勢不可擋,當中又有多少機遇香港可以把握、可以創造?

    團結香港基金將在9月24日至10月1日舉行「創科博覽2016」,展覽場館佔地面積10萬平方呎,劃分8個展區,展出國家約50個尖端科技項目。筆者特別推介25場科普講座,由來自本港7間大學的專家同多個科技界團體的代表,介紹本港科研的驕人成果以及未來的研發方向。

    當中包括浸會大學的謝國偉教授講解他的「鐵甲玻璃」發明,這項發明勇奪第44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最高榮譽大獎。用「鐵甲玻璃」製造的手機屏幕不輕易跌爛,屆時,謝教授會解構這項技術,及其尚未在市場發售之謎。

    Pokémon GO熱爆全城,因而令虛擬現實技術(VR)廣為人識。香港大學的劉應機博士會澄清一些關於虛擬現實的誤解,以及講解虛擬現實技術將會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此外,城市大學的連思琪博士會介紹她的得獎發明,利用生物提煉技術,將廚餘轉化為紡織纖維,這項突破性的技術有望將香港每天產生的3600噸廚餘轉化為有用物料。

    盼望每一個對創新科技有興趣的你,都能夠滿載而歸,或從眾講者的分享中,窺見科研夢想的希望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