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團結香港基金

    十位科研精英推動香港科創齊步向前

    2016-09-30

    十位科研精英-800a.jpg

    香港是一個金融城市,香港是一個商業之都,也可以成為科研中心。這不是一個普通人平白說了算的願景,而是由香港十位殿堂級科研專家,在創科博覽一個名為「香港科創齊步向前」的專題論壇上,所得出的結論。

    香港難得有盛會,邀請二院一會的代表性人物同台亮相。二院是指香港科學院、香港工程學院,一會是香港科學會。十位出席論壇的專家,不單止是香港的科研精英,更是國際知名的代表性人物,其中包括四位大學前任或現任校長。

    大會主持人是香港工程學院院長陳嘉正博士,而第一位出場的是大家熟悉的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他講關於醫學科研人員犧牲自我,以自己身體做實驗的故事;不過,最重要的是他指出,醫學研究要求有創新精神,從懷疑到實證,再到找出解決方案,除了是科學之外,過程當中醫學可稱為一門藝術──Art of Probability。

    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裴偉士教授,對人類豬流感和禽流感病毒有重大發現,在沙士期間,他在對抗疫症方面貢獻良多,獲《時代雜誌》評選為過去六十年的63位亞洲英雄之一,他在論壇上發表嚴重病毒肺炎的新治療方向。

    科技大學晨興生命科學教授葉玉如致力研究腦退化症的治療方法,同樣強調以創新手段來進行研發。葉教授很感激中學時的生物課、物理課老師,說他們教導有方,啟發她對科學的知識和興趣,她希望中學能夠更多負起推動科學教育的任務。

    香港大學化學講座教授任詠華,與葉玉如教授都曾獲授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由於從小喜歡顏色,這個好奇心令她選讀化學,目前主力研發對環境友善的材料。任教授鼓勵學生培養對科學的興趣,追求成就感,而化學也是一門很有前途的工作,學生、家長可以更開放態度來選科,不必局限於功利科目。

    年輕人熱愛時裝,原來時裝都可以有科學創新的一面。理工大學紡織科技講座教授陶肖明,她的十多項發明在世界上獲廣泛採用,並在紡織學界獲得多項國際最高榮譽獎。她以「摩登世界的智慧紡織服飾科技」為題,介紹紡織可以有傳感、通訊、記憶、學習的智慧功能,而香港在個領域擁有先發優勢,未來大有發展空間。

    十位科研精英-800b.jpg

    不過,講到智能科技,最搶眼的莫如中文大學(深圳)首任校長徐揚生教授介紹的機械人。懂爬樹、可互動的機械人已經夠精彩,識寫書法的機械人就令在場人士為之轟動,因為這機械人有高智能的學習能力,不只可以模仿名家筆跡,更能集成不同人士的筆跡,自成混合一體的新筆跡。香港的智能機械發展很不錯,可以成為香港創新裝造的一張名片。

    被譽為「現代半導體封裝之父」的中文大學工程院院長汪正平教授,目前為香港轉攻研發智能化太陽能技術,致力成立一支跨學界科學團隊,建立緊密國際合作關係,令香港成為全球著名的太陽能科技研究中心。

    論壇環節由港科院創院院長徐立之教授,以及身兼二院一會院士的科技大學校長陳繁昌教授主持。在時間緊湊的節奏下,各主講嘉賓分別互動並與台下觀眾交流。香港的卓越科研成就是可觀的,香港有基礎、有實力成為國際科研中心,引領社會經濟走出多元化的發展道路。所有出席講者都同意,香港需要培育更多的科研人才,香港的科技與創新文化要全力推廣,確保科研人才不會斷層,往後能在現時良好的條件之下,繼續邁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