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團結香港基金

    鄭李錦芬指香港推動三創刻不容緩

    2015-12-18

    以下為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女士於2015年12月18日「科技創新高峰會」的發言全文:

    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下午好!非常感謝各位在百忙中抽空出席團結香港基金主辦的「科技創新高峰會」。

    今天,我們很高興向大家發表基金會第二份政策研究報告,這次研究報告主題是「香港的科技創新」。在這裡,我想首先感謝香港科學院創院院長、香港大學前校長徐立之教授,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徐教授以他的豐富經驗和廣博學識,悉心帶領我們的研究團隊,完成工作。

    大家可以在講台的背板上見到「創新、創意、創業」字樣。「創新」是一種尋求突破的開拓精神,「創意」是一種帶有藝術元素、追求美好的思維方式,而「創業」就是一個身體力行的具體行動。在今日的香港,「創新、創意、創業」所代表的精神和意義都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基金會在年初的時候就選定「三創」作為研究、倡議、推動的主題。在開展具體研究工作時,我們又特別選出「科技創新」、「社會創新」和「藝術創新」做專項研究,希望為香港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和諧進步帶來新動力。

    我們先談科技創新。現在全世界發達地區都是朝著高增值經濟發展,因為科技和創意產業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我們不妨以美國加利福利亞州矽谷和中國中關村做例子,看看創新科技有多大的力量。矽谷雲集了蘋果、谷歌和英特爾等世界科技龍頭企業,小小一片矽谷貢獻了加州十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而北京的中關村就雲集了百度、騰訊和新浪等科技網絡大企業。這個只佔北京市面積3%的區域,貢獻了北京市五分之一的國民生產總值。

    其實,只要宏觀全球發達國家,我們都可以看到科創正在為經濟帶來新動力。科創是一個大浪潮、大趨勢,勢不可擋。所以有人說,未來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競爭,將會是一場「科技發明」和「創新能力」的大比拼。

    香港亦需要有一個更加多元化、更能夠 與時代接軌的經濟體系。我們相信「科創」可以促進香港「再工業化」的進程,既可以為香港現有舊工業注入新活力,亦可以為已經式微的產業,如服裝、鐘錶、玩具等,提供現代化和嶄新出路,像火鳳凰般浴火重生。

    如果新興科技企業能夠發展成為香港其中一個「龍頭」產業,香港就可以實現經濟多元化的目標,減低香港受到環球經濟衝擊的影響。

    大力發展科創的另一好處就是,創新科技產業能夠提供相稱的高增值、高學歷的工作崗位,可以為市民提供大量就業、創業、致富機會,亦可以為青年人提供更多的上流機會。大家可能有興趣知道,我們熟悉的幾個龍頭科網企業,都能為市場帶來大量就業機會。騰訊有員工2.7萬人,阿里巴巴有3.5萬員工,華為則在全球有17萬員工,谷歌有6萬員工。

    mschengr.jpg
    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於科技創新高峰會致開幕辭

    現在我們談談「社會創新」。社創的最大特色就是發動民間力量,利用創新思維和方法去解決社會問題。不單是香港,就是全球各地社會,目前都要面對種種不同的艱深、複雜問題,就像貧富懸殊、人口老化等,熱心的人民都不願意坐著等政府出台所有解決問題的方案。再加上大家都能夠預期,科創為社會帶來巨大經濟動力的同時,亦會帶來顛覆性的改變,更有可能導致不同的工種同工作陸續遭到淘汰。美國勞動部就有一份研究報告《未來工作──21世紀工作的趨勢與挑戰》指出,未來10年有65%的工作現在還未存在,而其中大部分工作都是不用「找」,而是要自己發掘、創造的。當社會格局重新改寫的時候,「社會創新」的重要性就會非同小可。 

    尤努斯教授 (Professor Muhammad Yunus)是著名的社會創新的先鋒,亦是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他創辦的孟加拉鄉村銀行為人津津樂道。他說:「人類的進步,需要想象力來帶動,只有夢想家(不是專家)可以帶來社會的改變。我創造企業,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人類的問題。我每遇到一個社會問題,我就開設一家企業來針對解決。」 

    團結香港基金認為,這種全新的社會創新思維,是最值得鼓動的,而我們亦要向香港527家社會企業致敬!因為他們的工作在幫助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亦能為市民帶來更美好的生活,又能為城市增添活力。現在,社會創新運動風靡韓國、英國、美國以及中國內地,社會創新亦變成維繫不同背景、不同階層、不同思維的群體的潤滑劑。 

    還有「藝術創新」,也是值得重點研究、推廣的。在世界上,意大利的都靈、韓國的首爾、芬蘭的赫爾辛基、新西蘭的惠靈頓等,都是藝術創新帶來城市命運改變的經典例子。我們現在講的藝創,並不是指一般的文化藝術欣賞。「藝創」本身已經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成為吸引世界級人才聚居的必備要素。所以話,今時今日,要成為真正世界大都會,經濟實力固然重要,但是城市本身展現的文化底蘊──市民有沒有音樂熏陶?識唔識欣賞藝術文化?城市有多少間一流的米芝蓮食府呢?樓房設計?園林的佈局?──全部都是重要的、需要配套的、都是需要藝術創意的。 

    曾幾何時,香港的電影、流行音樂、設計、漫畫等等,都在亞洲稱王稱霸,只不過近年已經雄風不再了。我們選擇研究、倡議、推動藝創,目的就是希望香港社會能夠再次展現出大都會風範、內涵和品味,因為我們珍惜的,不單是經濟成長,而是快樂、和諧社會的良好氛圍。 

    基金會認為推動「三創」是刻不容緩的工作,有其迫切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動「三創」之所以要儘快開始,是因為我們見到香港已經不再領前。在90年代中,新加坡和香港的人均GDP都是平起平坐,在約US$24,000水平,但是到了2014年,新加坡已經達到約US$56,000,而香港只約US$40,000。 

    甚至當年不大起眼的深圳,也迅速崛起成為「中國的矽谷」,深圳GDP今明年很可能就超越香港了。不單只這些,今年5月,上海有政策正式出台,目標是立即啟動,將上海建設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我們不得不承認,香港已經開始有「落後」的跡象了!其實,落後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有自知之明,追趕並非難事;最可怕的是我們落後但仍然懵然不知,慢慢地被邊緣化,最後沒落。關鍵就在4個字:「居安思危」。現在就是香港人認真思考香港城市命運的時刻。 

    時局正在急速變遷,科創亦已成為大趨勢,香港必須盡快為自己定位,香港必須躋身全球重要創新城市行列之中。在這方面,團結香港基金相信香港是有條件做得到的。

    DSC_2240r.jpg
    團結香港基金邀請社會各界及業內人士,就科創課題出席研討及交流。

    香港有很多得天獨厚優勢,我們有自由開放的市場,有良好的法治,有簡單的稅制,政府有豐厚的盈餘,工商界亦有足夠的財力,我們又剛有了創新及科技局,負責制訂及統籌創新及科技政策。正如麻省理工大學校長Dr. Rafael Reif指出:「香港有世界頂尖的研究型大學、成熟的商業體系和背靠內地的地理優勢;既有高質素的專業科研人員,亦和內地建立了一個完善的網絡,有助把香港的科研產品商業化。所以香港擁有潛質和能力成為一個非常具吸引力的科創樞紐和一個中外人才技術匯聚的橋樑。」

     其實,對香港科研投下信心一票的,已經有不少的國內與海外的機構:

    • 內地龍頭科技企業華為和香港科技大學合作,建立一個聯合實驗室,研究大數據、雲端技術、無線網絡等科技。
    • 聯想集團、華大基因和「大疆創新科技」亦分別於數碼港、大埔工業邨和香港科學園設有研發中心。
    • 美國波音公司和香港理工大學合作成立航空服務研究中心。
    •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和香港的大學合作成立中心研究雙方專長幹細胞技術。
    • 還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將會在香港建立全球首個「創新中心」。
    • 美國華納兄弟與內地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已經宣布成立一中美電影公司,叫「旗艦影業」。  

    這些都是令人鼓舞的信息!

    事實上,香港本土亦有很多傑出科技企業發明值得香港人驕傲:

    • 2010年成立的水中銀「新毒性測試技術」。
    • 2011年成立的Insight Robotics「機械人技術」。
    • 2012年成立的Tink Labs「流動電話服務」。
    • 2013年成立的WeLab「網上借貸平台」。
    • 2014年成立的寶易存(Boxful)「上門儲存服務」。

    講到底,香港始終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香港有基礎、有能力做得更好。過往表現未夠突出,可能係因為在過去一段頗長時間,香港社會要討論、爭拗的事情實在太多,形成巨大的內耗,令到我們都忽略了世界格局的變遷,更加失去攜手開創的雄心壯志,致使香港在科創領域起步比其它國家地區遲了10年或20年。

    不過,香港可以急起直追,香港有背靠祖國、面向世界的優勢,能夠利用「一國兩制」帶來的機遇,以中國內地的龐大市場為腹地,與內地加大協作,香港可以闖出一片新天地。

    對於香港創業家而言,中國市場並不是你想像中的遙遠和可怕,因為香港有很多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共用工作空間、專業投資者、政府部門、NGO,包括團結香港基金,我們都會樂意為你們提供支援和協助。當然,關鍵還是在於你——你能否找到市場究竟需要什麽?你能否滿足千萬消費者或用戶的需求?

    為了促進香港科創的長遠發展,團結香港基金在科技創新報告中呼籲政府在科創方面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更深入的制度改革、促進政商學研之間的互動、加快構建完整的智慧城市和增加與深圳和其他地沿城市合作,把香港打造成一個有活力的科創之都。

    希望我們的建議能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支持。我們期盼香港,尤其是年青一代的朋友,能抓緊機遇,走好「三創」之路,為時代的進步、為經濟的持續發展、為社會的和諧、為自己的人生和為下一代的福祉,發揮「創新、創意、創業」精神,努力拼搏,成就一個更美好的香港,創造一個更光亮的明天。

    多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