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 Brownfield_Exsum2020_CHI
P. 1

行政摘要


              序言
              序言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凸顯了物流業對維持香港經濟和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性。事實上,物流業不僅保障食物及日用品等必需
            品的運送,同時亦支援著過去數十年零售業運作模式的變化─消費活動逐漸從線下向線上轉移。特別是近年電子商貿的蓬
            勃發展,進一步加速了這一轉變。

            供應鏈全球化以及消費模式的改變,使物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擔當更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產品由來自不同國家的廠商
            共同合作製造,分工處理從零件生產到最終組裝等一系列不同的工序。其中,物流便成為連接各個工序的重要紐帶。另一
            方面,消費者逐漸習慣網上購物,減少到實體店消費。當中,全靠物流業「最後一哩配送服務」的支援,才能令貨品可直遞
            至買家府上。這些變化皆促使全球物流業不斷自我完善,日新月異。

            然而,隨著近年全球地緣政治局勢日益緊張,新一輪的去全球化或對國際貿易產生負面影響,全球供應鏈重組無可避免。
            這將為物流業帶來空前挑戰。在世界各地迅速應對貿易格局轉變之際,香港作為傳統的貿易及物流樞紐,亦必須推出富有
            前瞻性的舉措,方能立足於時代的前沿。

              香港物流業面對的挑戰
              香港物流業面對的挑戰
            儘管香港作為傳統物流樞紐具有不少優勢,包括具策略性的地理位置、卓越的交通網絡、高效的海關運作、以及自由港地
            位等,但由於勞工成本上升、政府支援不足,加之當局在經濟策略及行業藍圖上的規劃乏善可陳,導致政策配套寥寥無幾
            且土地供應持續短缺。此等種種限制均令香港物流業優勢漸失。

            以海運及港口業為例,香港曾是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但其全球排名已於2019年下跌至第八位。分析顯示,香港港口的堆場
            面積與貨櫃吞吐量比例於世界十大港口中倒數第一。由於香港港口的轉運業務佔比與日俱增,需要大面積的堆場以停放暫
            泊本港的貨櫃,堆場面積有限的問題更形棘手。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根據我們的分析,目前在葵青貨櫃碼頭附近規劃作
            港口後勤用途的土地中,有超過40%的面積並未地盡其用。

            相較之下,香港的航空貨運業仍表現強勁─香港國際機場高踞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之首。不過香港國際機場亦面臨潛在的
            空間限制。分析顯示,香港機場物流空間面積與空運貨物噸位比例位於全球十大貨運機場中的最低水平。

      2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