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d

    善用填海技術 東大嶼重塑香港

    10/09/2018 - 15:00

    文章原載《信報財經新聞》2018年10月9日
    撰文: 劉偉棠 奧雅納院士及董事

    shutterstock_176881064.jpg


    近來超強颱風海燕及山竹分別吹襲日本及香港,使兩地遭受嚴重破壞。海燕令位於人工島的日本關西機場因水浸而一度關閉;山竹肆港則導致杏花邨、將軍澳等滿目瘡痍。有港人因而對「強化東大嶼都會」填海計劃疑慮重重,基於市民對填海工程技術、環境生態、交通配備等未必理解,我嘗試作出一些解釋。

    這次關西機場因海燕颱風影響第一客運大樓及跑道大範圍水浸,電力發生故障,機場鐵路也受阻,經兩個多星期才全面重啟服務;反觀香港機場,面對超級颱風山竹襲港,只受輕微影響。兩者形成極大對比。

    填海技術與時並進

    我是參與團結香港基金會提出「強化東大嶼都會」研究的一分子。該填海工程的設計標準,不低於香港現有機場。我們的初步研究並評估水深、工程作業、海上交通、環保生態、營運成本及土地限制,無論在技術、經濟、抗禦災害及地理位置上,強化東大嶼是可行方案。我們相信這是在眾多填海選址中,最為適合大規模填海的地方。

    這次關西機場嚴重水浸實屬於第一期,由於當時氣候變化尚未惡化,設計階段低估了水位上漲的威脅。翻查學術期刊發現,關西機場人工島一期於1987年開始填海時,由海床起計填料高度只有30米,後因應沉降預測而調整至37米;而較後期興建的人工島二期汲取了經驗,填料高度上升至超過40米,說明該期人工島經過填海工程優化,可以抵受颱風的吹襲。

    至於香港國際機場於設計及建造,是根據政府相關標準及準則,並考慮到機場附近的地理環境,以及可能因極端潮汐或其他惡劣情況出現水浸的風險,所以機場於山竹侵襲期間,也沒有受到風暴潮淹沒。我們對強化東大嶼的評估是,其建築標準及準則不比現在機場為低。

    據我們的研究,颱風期間波浪高度幾乎不可能超過2米,現行東大嶼的設計為海拔5至6米;人工島最終建造高度有足夠的安全系數,可抵抗氣候變化及沉降的情況。再說,人工島位於大嶼山東部與港島西之間的水域,東側及東南側有香港島及南丫島,周邊有坪洲、交椅洲、周公島、喜靈洲,南有長洲及大嶼山南部等,多方面對人工島都能緩衝強風及風暴潮帶來的衝擊。

    就填海工程技術而言,我們建議採用更環保的非疏浚方法,將採用深層水泥拌合法、鋼筒填海法等建造地基,並在填海範圍內建造排水系統、插入排水管,加速淤泥排水沉降,從而縮短土地供應時間。這將使用相對較少填充材料,更有助於保護周邊地區的水質和海洋生態,也減少在該地點周圍的挖泥船的流量。

    經過嚴格的工程標準控制及採用嶄新的填海技術,預料人工島比現時低窪地區(如元朗)的棕地,具更高抵禦天然災害的能力,更能防範水浸。

    EELM%20map%202%20(resized).jpg


    灣區樞紐不會荒蕪

    強化東大嶼計劃建議填海建造一個佔地2200公頃的大片土地,相當於九龍半島一半面積,可容納人口70萬至110萬人口。有市民憂慮中華白海豚的棲息。據我們的研究,中華白海豚和江豚通常在大嶼山西部和東大嶼的南部水域活動,而東大嶼並不是牠們的主要棲息地,強化東大嶼對這兩種受保護動物的影響已減至最低。

    除了海豚及江豚以外,強化東大嶼並加強生態保護和保留天然海岸線制訂不同應變方案。舉例說,為保護原居物種,強化東大嶼與坪洲、交椅洲、周公島及喜靈洲現有的天然海岸線,將設有至少200米的緩衝區,連香港獨有、卻非常罕見(只有4個已知的目擊紀錄日期)的鮑氏雙足蜥也保育下來。

    其實,強化東大嶼的選址是十分具策略性,可以四通八達。它位於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鄰近中環商業區,距港島西只有5公里;更連接新界西部,為新界西居民出行港島提供另一路線選擇。港珠澳大橋開通車後,由強化東大嶼通過港珠澳大橋可連接大灣區9個城市,從而構建大灣區一小時的生活圈,促進香港與深圳和廣州等鄰近城市的合作關係。

    隨着人口增長,新界西人口已超過200萬人,每天需到市區工作的人口數以10萬計。新界西居民每天上班要乘搭擠迫的西鐵,或在屯門公路忍受塞車之苦,實不理想。與10年前相比,屯門公路擠塞已提前1小時至早上7時便開始,情況日益惡化。如果我們要打破現時道路框架及限制,強化東大嶼將是未來的出路。

    強化東大嶼不僅是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良方,更是一個讓香港可以重新規劃人口分布及交通和連接唯一方案,為香港發展帶來全新視野。該計劃無論在技術、地理、生態和環境方面可行,其填海造價每平方呎成本1360元,而道路及鐵路等建造成本則是每呎650元,比較政府徵收新界農地賠償(以新發展區計),每方呎1560元為低(包括對地上農作物賠償)。

    總括而言,在眾多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案中,只有大規模的填海才能徹底解決土地供應不足問題。把握未來機遇,就讓我們以強化東大嶼重新塑造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