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 Tech Innovation

    黃錦輝:兩地創科合作 宜由港研發開始

    04/10/2016 - 08:00

    撰文:黃錦輝 香港資訊科技聯會前會長、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副會長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創新能力漸獲世界認可,《二○一五全球創新指標》顯示,香港在一百四十一個經濟體中排行第十一位,較中國內地的排名(第二十九)為高。香港的優勢之一為擁有健全的創新體制,以及行之有效、與國際接軌的法律、金融服務、高等教育、知識產權保護等「軟實力」,均深受內地科技業界嚮往。

    至於「硬實力」方面,香港擁有四所世界排名百名內的大學,充分反映香港在創新科研上的能力。香港亦設有十六所國家重點實驗室香港夥伴實驗室及六所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它們的工作都分別在其相關研究領域獲得國家及國際科研業界的推崇。香港可充分利用這些國際學府及研究中心的網絡,發揮「超級聯繫人」功能,為國家「走出去」及「引進來」行動策略作出貢獻。

    把握「國有所需,港有所長」

    再者,香港特區政府經過多年努力,終成功爭取創新及科技局於二○一五年十一月成立。在創科局的悉心策劃及推動下,二○一六年《施政報告》及二○一六至二○一七年《財政預算案》均特別增設創新及科技發展專章。在把握「國有所需,港有所長」的交匯點之大原則下,特區政府銳意與國家「十三.五規劃」,包括「一帶一路」、「互聯網+」、「中國製造二○二五」等重大計畫配合。《二○一六年施政報告》指出香港將大力發展機器人、老年服務、智慧城市及金融工程等技術,這些科技與部分廣東省重點科技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robot.jpg
    《二○一六年施政報告》指出香港將大力發展機器人、老年服務、智慧城市及金融工程等技術,這些科技與部分廣東省重點科技發展目標不謀而合。
     

    在加上粵港之間在地緣及文化上的緊密關係。粵港在創新及科技上的合作空間廣闊,潛在商機無限。但問題在於應如何落實合作,讓雙方均能各展所長,互利互惠。這正正是本文建議方案的背後主要理念。

    「三部曲」吸引團隊移師

    有效促成內地(特別是在廣東省)與香港合作,筆者認為內地各省市(廣東)政府必須鼓勵當地企業,來港尋找適合自己業務的創新科技項目及人才,然後雙方可通過共同研發進行磨合。雙方經過互相了解後,港方將了解在內地(廣東)發展的好處,然後有助游說香港團隊移師內地(廣東)。這種通過「尋找夥伴」、「合作研發」及「移師落戶」等「三部曲」,兩地達成「有機融合」的成功機會較大。

    再者,融合過程中雙方亦互得其所需,因為在「尋找」及「研發」期間,雙方合作主要在香港進行,直至合作創出成果後香港團隊連同相關科技才移師及落戶內地(廣東)。這種做法有利達至雙贏,成功項目將惠及雙方,兩地政府必然樂見其成。因此,香港政府將更有動機與內地不同省市政府積極配合,協助境外企業來港尋找合作項目。

    rnd.jpg
    「尋找」及「研發」期間,雙方合作主要在香港進行,直至合作創出成果後香港團隊連同相關科技才移師及落戶內地(廣東)。

    要有效促進兩地創新及科技產業合作發展,香港政府不妨考慮在內地重點省市(特別是廣東省)開設創科業務顧問(business consultant)中心。這模式有別於現時內地較為常用的單向性,類似地產經紀般的招商手法。業務顧問必須是兩地通,要不厭其煩地經常主動出擊,去了解內地企業的科技要求,然後建議及推薦適合的香港科技夥伴,幫助他們善用當地資源,包括兩地政府為促進創科合作而設的優惠政策。這些行動才能更有效地燃點起兩地合作的導火綫。

    原文刊於《星島日報》2016年4月10日,獲作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