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推出「青年實戰工作計劃」
為青年提供工作實戰機會 增值裝備提升職場實力
受新冠疫情影響,香港經濟低迷,許多青年人都面臨失業困境。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於今年10月推出「青年實戰工作計劃」(計劃),為本地青年畢業生提供實習機會,透過參與基金會不同範疇的工作,如學習制定公共政策,推動政策倡議,發掘及推廣中國潮流文化等,結合專業培訓及實習工作,協助青年人汲取寶貴職場經驗,開拓視野,掌握多角度思維,提升分析和解難能力,為日後投身職場奠定良好基礎。
首推在職培訓計劃 支援青年籌劃未來
政府統計處數字顯示,今年6月至8月,15至19歲青年失業率高達23.6%,20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18.5%,更有按月上升的趨勢。大學聯校就業資料統計庫(JIJIS)數據亦顯示,今年首八個月的大學畢業全職空缺較去年同期減少逾四成,反映青年人就業的困難。為支援受逆市影響的青年人,計劃共聘請來自16間大專院校的52名青年擔任研究項目實習助理,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在職培訓。
多元工作機會 全面提升職場實力
計劃涵蓋八大單元,包括:「職場技能培訓」、「建設可持續、更宜居的未來」、「智慧城市 融入生活」、「民生拆局──模擬制定公共政策」、「政策通析 倡議推動」、「鑑古知今──立體看香港」、「潮看中國──文化、旅遊、機遇」以及「名人名企 專題專訪」。
當中,「民生拆局──模擬制定公共政策」、「政策通析 倡議推動」為重點單元,基金會邀請政府主管級官員與實習生講解禁煙、大廈廢物回收、店舖阻街規管等政策制定過程;基金會研究員則引領實習生探討土地與房屋、醫療體系、藝創等公共政策議題,並透過實地考察,模擬制定公共政策並倡議相關方案,深入了解香港社會民生實況。實習生亦獲安排參訪政府及公營機構,如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香港科學園、數碼港等,與各界的傑出領袖對話交流,了解香港社會各行各業的組成及運作。
除專家分享、實地考察、專題專訪及資料搜集分析等多元培訓外,計劃亦致力令參加者在工作中熟練各種職場技能,如報告匯報、新聞稿撰寫、圖表製作、影片創作、社交媒體應用、演說能力等,全面提升個人實力,為將來開拓個人事業做好準備。
多團體積極響應 助青年融入職場
計劃獲得多個團體支持響應,合作夥伴包括:智慧城市聯盟、國史教育中心(香港)、PIE Strategy、進念•二十面體、南豐紗廠;空間夥伴包括:南豐作坊、香港X科技創業平台、浩觀、啟迪之星(香港)、騰訊眾創空間(香港)、Campfire、香港初創企業協會。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總幹事呂淑琼女士表示:「我們首次推出『青年實戰工作計劃』,帶領青年實習生了解可持續發展、智慧城市、土地及房屋等多項社會議題,同時掌握如何制定公共政策,推動倡議,發掘及推廣中國潮流文化。希望在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為青年畢業生提供寶貴的工作經驗,協助他們開拓視野、提升能力,短期内融入職場,為自己創造價值。」
擁有香港理工大學工程物理學士學位的區皓程(Alvin)本打算投身航空業,畢業後亦獲得一份行政文職工作,但Alvin認為目前航空業前景未明,而一般文職工作較循規章辦事,欠缺發揮領導才能的機會,遂參加「實戰計劃」裝備自己。於香港城市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修讀英語國際企業傳意的仇映雅(Nicole)認為很多年青人畢業後未有明確目標,亦缺乏勇氣嘗試新事物。二人表示實習工作的時間表十分緊密,內容充實豐富,尤其能接觸不同政策範疇,正好給他們機會探索人生方向,獲益良多。圖為Alvin (後排左一)和Nicole(前排右一)參觀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
成立社企是張卓賢(Max)的夢想,在香港浸會大學社會政策系畢業後,他旋即創辦一家保護動物的地區組織。Max指「實戰計劃」為他的個人發展帶來許多啟發:「計劃的導師和評審不乏政府官員或商界傑出領袖,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前助理申訴專員唐建生先生、羅氏集團副主席及行政總裁羅正杰先生等,這些『大人物』的經驗讓我們眼界大開。當我們自以為準備充足,但事實上很多想法都不符合現實需要,因此我們明白事前周詳準備的重要性,以平衡各方持份者的需要。」
鄧淑明博士訪問片段:https://fb.watch/24eN4gNW9y/
唐建生先生訪問片段:https://fb.watch/20mKTGVomV/


圖示實習生參觀鄰近內河碼頭的回收場。

圖為丁新豹博士於跑馬地香港墳場向實習生講解墳場與香港族群的歷史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