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Land

    精簡審批程序 加快造地建屋

    05/19/2021 - 09:43

    文章原載《大公報》2021年5月19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高級研究員潘灝儀

     

    精簡審批程序 加快造地建屋



    最近,社會對於增加土地供應有不同的建議及討論,如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檢視葵涌貨櫃碼頭用地等;政府早前宣布將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新界三幅私人土地以興建公營房屋。一時之間,覓地選項的討論被重新炒熱。有更多造地選項固然是好事,不過,再多的選項也不能在頃刻間解決未來三五年的房屋問題。中短期的關鍵,始終是集中精力確保已在進行中的各項土地發展計劃可以盡快落成。一鳥在手,勝過百鳥在林;與其單單望林興嘆,倒不如集中精力把握手中的機遇!

    事實上,團結香港基金一直以來不斷提醒大眾對於土地及房屋短缺的問題切勿掉以輕心。我們上月發表了題為《只爭朝夕,解土地「三低」死結;雷厲風行,破供應「乾涸」困局》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過去20年來一直缺乏大規模及規劃周詳的新市鎮發展,因此可即時用作大型及高密度住宅發展的優質土地正逐漸減少。另一方面,政府的房屋供應目標連番下調,加上落成的延誤現象常態化,未來房屋供應前景將繼續充滿挑戰。

    就我們觀察所得,政府手頭上的「熟地」買少見少,而「生地」的比例則越來越高。這些「生地」地盤部分仍未完成分區計劃大綱圖修訂,也有部分因受到其他規劃及土地行政方面的限制,以致無法即時用作發展。此外,「蚊型地」越來越普遍,當中亦有不少地皮周邊的基建仍需大幅度提升。

    這些觀察均指向一個核心問題:在現有的新市鎮及新發展區中,能大規模發展的土地已越見緊絀。後果是房屋落成量持續減少。未來五年預計將僅有年均15000個私人住宅單位落成,較2020年的實際數字少28%。而2026至2030年間,更預計進一步下跌至只有年均12000個單位。

    公營房屋方面,剛公布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達到5.8年,創22年新高。而展望未來,公屋落成量仍然難以達標。根據我們預測,如果各項造地措施繼續以目前速度推進,未來十年只可供應277400個公營房屋單位,比《長遠房屋策略》目標少一成。若要達到政府施政報告所提出的316000個公營房屋單位,現時的新發展區及其他主要的造地措施時間表需要全部提前兩年,同時改劃土地亦需每年多交付5%的單位。

    正如國務院副總理韓正所指出,解決房屋問題的難度很大,但總要有開始的時候。快速改善房屋問題的關鍵是,政府必須精簡現行土地及房屋發展的官僚程序,集中精力確保已在進行中的各新發展區可以盡快落成。一間屋是承載一個家的容器,每一個小市民都只是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家。房屋問題是香港社會的燃眉之急,特區政府務必需要換擋提速、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