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Greater Bay Area Development

    促進大灣區人才流通 政府須對症下藥

    08/19/2022 - 18:07

    文章原載《香港01》2022年8月19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 黃元山博士、助理研究總監 郭凱傑

     促進大灣區人才流通 政府須對症下藥


    近日特首李家超在「大灣區國際科創峰會」致辭時曾表示,香港要發展創科,需吸引全球頂尖人才,顯示出吸引人才以促進經濟發展的緊迫性。事實上,人才是大灣區發展中的重要一環,其流通對香港而言更是意義重大。

    歸根究底,是由於兩方面的原因:首先,香港的產業結構單一,新興產業未能創造足夠職位,大灣區更大的市場規模能為青年上游及發展提供機遇;其二,香港在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發展八大中心之時,人力供應未能趕上發展步伐,需引入人才以滿足需求。

    為研究大灣區人才流動的情況,團結香港基金與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合作,並委托嶺南大學,共進行三項研究,分別探討居於大灣區的港人生活狀況、在港内地高學歷人士的情況以及香港普遍大眾對於外來人才的看法,並集合成8月發佈的《促進灣區人才流通 拓展港人發展機遇》報告。報告乃至今最大型於大灣區的資料搜集工作:以居於大灣區的港人爲例,研究團隊共走訪全部九個城市,得出2499個有效樣本,希望能為未來大灣區相關的研究提供借鑒。

    報告指出,香港市民普遍理解灣區人才流通的必要性;受訪本地居民中多達66%同意在全球化環境下引入外來人才屬無可避免,並指出外來人才有助發展新興產業。另外,在大灣區生活的受訪港人中有超過一半對其生活狀況感到滿意,自評移居内地後的社會經濟地位亦有所提升,可見大灣區能爲港人提供上流的途徑。不過,調查同時反映無論是内地人才來港還是港人北上發展都面對不少挑戰。

    審視入境政策 為吸引人才拆牆鬆綁

    在全球化的人才市場中,各國都出盡渾身解數,透過完善出入境政策吸引人才定居。但香港部分的入境計劃有諸多限制、而且過程繁複,未能充分發揮成效。以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為例,近三年來的申請數目僅約250人,對外來人才吸引力明顯不足。計劃只限於直接參與研發的前線人員,其他從事科技專業支援如知識產權、科技管理等的人員仍被排除在外。因此,政府需審視現有人才計劃的申請準則、配額、計分方法及審批流程等,以更有效地吸納高端人才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