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Science & Tech Innovation

    利用大灣區優勢 發展新興產業「現代中藥」

    09/11/2021 - 16:58

    文章原載《大公報》2021年9月11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執行總編輯 廖美香

    9-11.jpg


    全球在為治療新冠病毒確診者而殫精竭慮,中醫科學家張伯禮院士去年3月於世界衞生組織會議上分享中國利用「三藥三方」治療新冠肺炎等抗疫經驗,引起了世界對中醫藥的關注。筆者於月前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時,來自英國的大學醫學院教授談及醫學科研說,期待深入認識中醫藥在治療疾病上的貢獻,從而增進人類的健康福祉。可以預料,中藥現代化正是中西方及各國醫護界的期盼,也是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的一個亮點。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現代中藥是內地培育壯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而要塑造健康灣區,中央支持香港發揮中藥檢測中心優勢,與內地科研機構共同建立國際認可的中醫藥產品質量標準,推進中醫藥標準化、國際化。

    由於香港只有七百多萬人口,市場有限,本港一些藥商寄望未來可到河套進行科研,以便進軍大灣區開發市場,並輻射到全國。事實上,本港不乏有志之士為中醫藥業現代化及國際化賣力前行,但礙於港深生物科技合作生態尚未形成,無論生產規範、臨床試驗及藥物上市等多方面都遭遇重重困難。

    團結香港基金於七月發表《策動灣區港深引擎孕育生物科技新機》報告指出,在河套區大力發展生物科技,除了致力完善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和生產及上市的一條龍設施,還要推動突破共性關鍵核心技術。基金會建議中央政府提供政策,加強統籌一區兩園協調發展,爭取中央綜合授權,落實生物科技改革試點政策。此外,兩地體制機制必須銜接,包括協調兩地知識產權制度,加快河套區藥品審評審批,以確保河套有效發展生物科技。

    推動中藥現代化及國際化,香港可發揮重大使命。在科研上,香港各大院校具優秀學術水平。基金會建議,本港應鼓勵院校進行知識轉移,培育生物科技和商學的複合型人才,讓基礎科研落實到產品成果,推出市場。事實上,本港已有院校躊躇滿志,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已開辦全港首個藥物發現(中藥現代化)理學碩士學位課程,推動中藥現代化。

    值得深思的是,要把傳統中藥學經過科學研究,轉化成現代中藥,並非一蹴而就,乃是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產業。這有賴中央提供政策,特區政府銳意推動,加上院校、科研機構及業界配合參與,中藥現代化將為人類提供一條健康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