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Social Innovation

    「社會創新設計」的藝術

    11/20/2018 - 15:00

    文章原載《經濟通》2018年11月20日
    撰文:蘇曉明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flight%202.jpg

     
            某天我跟朋友談到將於本月參講「社會創新設計」(social design)專題討論一事,更與他分享近期社區中透過「「公共藝術」(public art) 來實踐社會使命的計劃。我期待引起對方的共鳴,他的回應卻是:「吓,利用藝術來活化社區已進行多時,所謂的『社會創新設計』只是噱頭吧!」

      我當場頓感掃興,但仔細一想,他這樣說還是有道理的。

      「社會創新設計」雖是近期出現的術語,但其背後概念早已滲透社區。它可被理解為一個不再局限於商業活動,邁向「社會層面」(social dimension of design) 的設計概念,並側重於推動社區參與,建造及延續社會福祉。日本以公共藝術振興社區,便是一個好例子。

      日本自21世紀起,積極以公共藝術為鄉郊社區注入生氣,此工作漸受注目。現時日本在數個都道府縣舉行國際性藝術展,並邀請多名本地和海外藝術單位參與當代藝術裝置及公共藝術創作,具體展現「社會創新設計」的概念。此舉除了為帶動舊有村落的人流;更重要是讓當地居民重新發掘區內可利用的資源,建立歸屬感。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2000年首次於新潟市舉行,成功利用社會力量帶動社區,驅使日本不同地區相繼效仿,包括松山道後溫泉藝術節(始於2004年)、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始於2010年)、東北重生綜合藝術節(始於2011年地震及海嘯後)以及日本北阿爾卑斯山藝術祭(始於2017年)。

    Flight%201.jpg

      
        如此具規模的藝術節要在香港紮根看似相當困難,但我早前曾參與一項能與日本藝術展媲美的計劃——「翱翔」藝動沙螺灣。「翱翔」為藝術活化計劃,以試驗藝術節(experimental festival)形式,在兩個周末期間(本年11月3至4日及11月10至11日)於大嶼山西北的沙螺灣村舉行。該處獨眺香港國際機場,近年因沒有車路連接,以及在大嶼山新市鎮的發展下,漸被遺忘。 

    「翱翔」由非牟利團體誇啦啦藝術集匯(The Absolutely Fantastic Theatre Connection (AFTEC))舉辦,該組織致力提倡將藝術融入教育,並借用藝術的力量激發思維,推動改變。這兩個周末透過公共藝術創作及展覽,聚集藝術家、科學家、志願者和村民,共同合作及發揮創意,探討「地方營造」、「社區建構」(place-making)的概念。

     為了為這條荒廢的村落注入生命力,活動中展出了三個取材自沙螺灣獨有特色的藝術裝置;另有生物學家與作曲家聯手以沙螺灣的環境聲音譜曲。

    FLIGHT%20DRAMA.jpg

     
           此外,村中多個地方都設有戶外互動體驗劇場,更有舞蹈及戲劇表演,同時亦有講座和與藝術家及科學家們爐邊談話的交流時間。當地居民更在廟宇廣場打點食物攤位迎接訪客,使「翱翔」進行期間村內熙來攘往,令沙螺灣村重燃活力。

      這次「翱翔」試驗藝術節確切地以藝術來「藝動」沙螺灣,並透過藝術推動社區及社會參與,團結沙螺灣村民,從而為當地重新添上色彩。以上所述正正彰顯著一個「社會創新設計」的過程,令我們明白到,其實藝術正正就是「社會創新設計」精髓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