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Social Innovation

    全球氣候威脅 發展ESG轉危為機

    06/13/2019 - 09:00

    文章原載《香港經濟日報》2019年6月13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 黃元山、助理研究員 羅文婷、江俊燊

    shutterstock_1163036422.jpg


    今年初,全球見證首宗與氣候變化相關的破產個案——美國加州電力巨頭太平洋瓦電(Pacific Gas and Electric)申請破產保護,說到底,皆因其輕忽氣候變化加劇的森林起火風險、電綫維護不良而引致去年11月的加州山火,最終面臨巨額索償。這給企業和投資者敲響一記警鐘:氣候相關的金融風險,實不容忽視。

    氣候變化這個議題雖非新鮮事,但卻似乎總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而非聚焦於實際行動。事實上,不可阻擋的全球暖化趨勢正衝擊環球金融穩定,而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亦再也不能以「今日不知明日事」的短視目光對氣候危機置之不理。

    氣候變化 與投資風險相關

    在全球氣候危機急劇惡化的陰霾下,國際社會應如何抵禦氣候變化對民生和社會經濟所帶來的衝擊,實乃當前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早前,英倫銀行行長卡尼(Mark Carney)就向國際資本市場發出警示,提出「氣候明斯基時刻」的概念,強調氣候變化的不確定性可讓資產價值突然大幅下滑,為金融市場帶來動盪和衝擊。

    須明白,氣候與經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一方面,愈趨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及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會打擊經濟活動,直接影響實體資產的價值,引致「實體風險」。去年「山竹」襲港,樹倒窗破,水浸樓崩,即是一例。另一方面,要減緩全球暖化勢必依賴政策措施和科技發展推動低碳轉型,這過程亦會引致「轉型風險」。舉例來說,若政府積極減碳,推動可再生能源使用,投資高碳排放的行業或企業就可能蒙受損失。

    氣候金融崛起 ESG投資速增

    面對氣候的不確定性,投資者需對未來氣候風險作評估,探討不同的暖化情境將如何影響相關資產的投資價值,從而計算「氣候風險價值」(Climate Value at Risk),以此調整投資以及經營策略。

    金融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百業之母」,雖一方面被氣候風險步步進逼,另一方面亦可為氣候項目融資,並鼓勵企業發展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應對氣候風險。

    時勢造英雄,全球氣候金融乘勢而起,推動者包括由歐洲央行、英倫銀行、中國人民銀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及世界銀行等組成的「綠色金融合作網絡」(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以及由彭博(Michael Bloomberg)擔任主席的「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工作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等。

    在全球氣候金融浪潮中,環境、社會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投資是金融市場應對可持續發展挑戰的關鍵工具。ESG投資泛指在投資過程中結合對ESG因素的考慮,當中又以氣候變化相關的因素最受重視。《2016年全球可持續投資回顧》指出,全球所有專業管理資產中約有四分之一以ESG投資策略管理。2018年,ESG資產規模更達至30.68萬億美元,較2012年的13.3萬億美元成長了131%。

    可惜的是,在目前環球氣候金融行動的浪潮裏,與紐約、倫敦齊名的香港似乎仍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有關如何利用金融優勢應對氣候風險的討論仍只限於小圈子內,在壯大ESG投資上亦一直停滯不前。筆者相信,香港有潛力通過自身具競爭力的資本市場,為綠色企業和項目提供融資平台,並引領中國資本市場與國際接軌。

    在ESG投資中,企業的ESG滙報是投資者了解相關ESG風險的關鍵資訊來源。但目前,ESG發展似乎已陷入「雞或蛋先」的困境——若企業未能提供高質素且有助分析的ESG資訊和數據,將限制投資者採取ESG投資策略;但若投資者欠缺興趣將ESG因素整合至投資決策之中,企業亦缺乏誘因投放資源編製高質素的ESG報告。當市場「失靈」,無法有效促進資本流向ESG資產,自然亦無法去評論市場參與者的誰是誰非了。

    shutterstock_767674741_0.jpg

     

    借鑑國際 改善港ESG滙報

    團結香港基金早前發表的研究報告認為,改善香港現時偏向寬鬆的ESG滙報機制,或是解決ESG滙報質素參差問題的良方。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管理層對ESG風險仍未予以足夠重視,亦鮮有在管治、策略及管理系統中考慮加入ESG風險管理元素。當ESG的價值被忽略,ESG滙報自然淪為「例行公事」。

    我們認為,要打破困局,香港可借鑑國際經驗,通過改善ESG滙報機制,為ESG投資的發展提供動力。例如,相較於香港採用「不遵守就解釋」的滙報方針,法國和英國已強制要求企業披露ESG政策以及碳排放,而在滙報認證和董事會參與方面亦設有一定的監管要求。

    基金會報告指出,港交所可以在加強董事會角色、加強ESG管治和策略披露、以行業為本的方法修訂ESG滙報要求以及允許國際滙報框架的使用等層面,逐步推動ESG滙報從「合規主導」邁向「策略主導」,幫助企業加強ESG風險管理、提升聲譽和吸引資金同時,亦可讓投資者獲取高質素ESG資訊,從而帶動ESG投資的成長,最終為化解氣候危機出一分力。

    香港雖只是彈丸之地,但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承擔氣候應對責任理應當仁不讓。改善香港的ESG滙報監管體制和生態系統,亦會是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