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Social Innovation

    港推可持續基建標準 迎綠色一帶一路

    10/09/2019 - 14:24

    文章原載《香港經濟日報》2019年10月8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 黃元山、研究員 江俊燊、羅文婷

    港推可持續基建標準 迎綠色一帶一路

     

    近日聯合國氣候峰會上,瑞典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直斥各國在氣候轉型上只有空談,缺乏實質減碳行動,成功引起各地關注。

    要減低經濟活動對環境的損害,一派學說認為發展和環保從來勢不兩立,只有從根本上限制經濟成長,才能防止經濟發展無止境地蠶食環境和資源。

    然而,今天最急需基礎建設、經濟發展的貧窮國家,在歷史溫室氣體的總排放佔比其實微乎其微;若然要他們犧牲發展來減緩全球暖化,似乎又有失氣候公義。

    發展和環保 並非勢不兩立

    而且,魚與熊掌是否必然不可兼得?其實也不一定。兩全其美的做法,應當是建立一套全面的可持續基建標準,支援發展中國家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發展基建和經濟;而一套全面的基建標準(Standard),應該要涵蓋基建發展的完整過程。

    正如建房子必須先有設計圖才能按步施工,可持續基建亦先需要有一套全面的標準,清晰界定何謂「可持續基建」,整個流水作業方能順利運作。

    全面環保標準 實踐氣候公義

    可惜的是,目前的可持續基建標準在這方面仍有不少改善空間,或許正窒礙了可持續基建投資的發展。

    基建項目的生命周期包括規劃、設計、融資、建造和營運等等多個階段,當中的可持續發展因素錯綜複雜,需要全面而一致的考慮。若然不同階段使用不同的標準,而這些標準之間的出發點或考慮亦各有不同,基建發展的過程就容易受阻,同時亦妨礙了投資者等不同持份者之間的協商和溝通,增加了整個過程的交易成本。因此,建立一套涵蓋基建發展完整過程的可持續標準,將掃除可持續基建發展的一大障礙。

    然而,目前坊間的可持續基建標準雖然五花八門,但大多只涵蓋基建過程的某些特定階段,尚未能發展出一套全面而一致的可持續基建標準。

    大體而言,工程界別的行業自願性準則如CEEQUAL®和Envision等一般涵蓋規劃和設計的階段,而金融機構如亞投行、國際金融公司等的內部評估標準則多着眼於融資階段。這些標準之間缺乏協調,或導致基建項目於不同階段的考慮因素互有衝突。在「綠色一帶一路」倡導中,中國曾提到要將生態環保標準融入基建發展的「各方面和全過程」,或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契機。

    港推可持續基建標準 迎綠色一帶一路

     

    亞開行國際經驗 可堪借鑑

    雖然目前國際上仍未有一套完整涵蓋整個基建過程的可持續標準,但部分機構在跨階段參與基礎建設的嘗試,仍足可借鑑。

    舉例來說,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在融資階段之外,亦會參與設計階段的工作。換言之,亞洲開發銀行並不只是被動地在項目融資過程中進行篩選,更會主動參與項目的設計,例如探討如何在基建設計中融入氣候風險的考量。相較之下,亞投行(AIIB)等其他國際發展機構則只進行投資篩選而不涉足項目設計,或未能充分推動可持續基建的發展。

    港綠色金融中心 應善用優勢

    另外,瑞士巴塞爾全球基礎設施基金會開發的SuRe®標準可謂業內較完善的可持續基建技術標準,大致上覆蓋由項目「規劃」至「營運」的「全生命周期」評估,並融入對抵禦氣候變化、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和自然資本等全面考量。SuRe®更將61項技術指標劃分為環境、社會和管治三大範疇,以更緊密地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投資結合。不過SuRe®目前的跨階段銜接仍然有限,主要側重於技術層面的應用,不少技術指標和細節未必直接與融資決策相關。

    近年香港積極推動綠色金融,承擔國際金融中心的氣候責任,為人所樂見。在可持續基建方面,香港亦應善用自身在金融業和服務業的優勢,推動全面可持續基建標準的發展。金管局早前宣布在基建融資促進辦公室下成立綠色金融中心,為業界提供技術支援,亦應着眼於香港在可持續基建發展的角色,尤其是在整合一套完整涵蓋整個基建過程的可持續標準。這既是響應中國「綠色一帶一路」倡議,亦是履行香港作為發達地區對於實踐氣候公義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