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Healthcare and Ageing

    藉基層醫療藍圖 拓展精神健康服務

    12/28/2022 - 19:28

    文章原載《明報》2022年12月28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發展研究主管 田詩蓓博士、助理研究員 周嘉俊

    藉基層醫療藍圖 拓展精神健康服務


    政府正式推出《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以不同政策和計劃向社會大眾推廣基層醫療的理念,為基層醫療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心針。然而,就如世界衛生組織強調「沒有精神健康就沒有健康」,基層醫療發展必須兼顧精神健康的支援,尤其正當香港面臨嚴峻的精神健康挑戰。 

    10月公布的「全港精神健康指數調查」結果顯示,今年市民精神健康指數平均分為47.64,低於世衛訂立的52分合格水平。自2018年起,本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已連續5年處於不合格水平。同時,今年3月的本地研究亦發現,在1000名受訪市民中,有近半數(49.4%)出現抑鬱徵狀,顯示本港市民精神健康狀况令人擔憂。

    政府需重整精神健康服務體系

    本屆政府首份施政報告提出,政府會針對不同群組需要,提升社會精神健康水平。然而不論在服務供應或求醫習慣方面,本港精神健康服務都仍然以專科為中心,能夠給予一般精神病患者及大眾的支援相對較少。因此,要實現施政報告提出的目標,政府需重整現有精神健康服務體系,特別是在基層醫療層面加強對一般精神病患者的支援,令更多市民可以在社區得到適切服務的同時,亦使精神科專科門診可集中有限資源服務嚴重精神病患者,做到明確的分工和配合。

    現時,接受精神科專科門診服務的患者中,有77%為一般精神病患者,部分穩定及簡單個案經評估後,其實很可能不需要專科服務,可於基層醫療層面診治。

    值得注意是,醫管局在今年第二季已於港島東及九龍中醫院聯網試行公私營協作計劃,在精神科專科門診引入「共同醫治模式」,讓病情穩定的患者到社區接受私營基層醫療服務。計劃的開展確立了精神健康體系發展方向,醫管局需適時總結計劃的經驗成效,如反應正面,應盡快將計劃推展至其他醫院聯網,並邀請更多一般精神病患者參與計劃,在基層醫療層面接受診治,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市民。

    基層醫療發展與精神健康服務息息相關。當中,地區康健中心作為地區基層醫療服務的樞紐,未來在提供精神健康支援方面,應扮演更重要角色。團結香港基金今年對地區康健中心營運者開展問卷調查,了解中心對提供精神健康支援的看法。調查結果顯示,60%受訪者認同地區康健中心在足夠配套下,應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支援。未來政府可考慮調整地區康健中心服務模式,在風險評估和建構服務網絡等多方面加強精神健康元素,全面發揮地區康健中心的地區樞紐角色。
    同樣以地區為本,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服務的還有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中心由社署委託社福機構營運,從社區服務角度出發,為市民提供精神健康服務,包括心理諮詢、個案輔導等。

    明確分工 促進「醫社合作」

    團結香港基金今年6月對全港24家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開展問卷調查,當中92%受訪者指出在為市民提供服務過程中,面對硬件和軟件的相關挑戰,例如服務場地面積不足、人手不足及缺乏多樣性,亦有近八成受訪者認為要重新檢視中心服務模式及定位。雖然政府在人手、會址等方面持續協助中心克服相關挑戰,但見社會對精神健康服務的需求與日俱增,政府應考慮連結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和地區康健中心,透過明確的分工以促進「醫社合作」,攜手面對社會上的精神健康危機。

    精神健康是市民生活的根本,要真正走出疫情陰霾,做到「健康啲、病少啲、開心啲」,社會各界需共同照顧市民的精神健康,考慮調整現行服務模式,讓市民更容易、更及時得到精神健康支援。透過發展以基層醫療、社區服務為主導的精神健康體系,長遠有望改變市民求醫習慣,全面提升市民的精神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