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學社
    2016-03-16

    2016年3月16日,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應團結香港基金中華學社邀請,蒞臨中華大講堂,分享故宮歷史、最新修繕工程及未來發展方向,讓出席者對紫禁城的歷史及中華文化有更深入了解。

    單霽翔院長表示,故宮博物院的偉大,不在建築的宏偉、藏品的珍貴,而在能讓博物院的珍藏走進人民生活。因此,故宮博物院向公眾開放的面積將達到85%,故宮另開闢數字館、建築館、文創館等,讓青少年和廣大百姓了瞭解和參與文物保護,享受中華燦爛文化帶來的歡樂;故宮並將在北京西郊建設可能是全球最現代化的展覽館,力爭讓故宮擁有的大型珍藏品能在世界面前極富尊嚴地、更燦爛地展示出來。

    單霽翔院長表示,讓故宮文物尊嚴地展示,是工作人員的心願。為此制定規範:外國貴賓車隊不再直接開進故宮,地上一旦有垃圾必在3分鐘內撿走、故宮房頂上沒有一根草、所有紅牆乾乾淨淨。

    單霽翔院長又表示,2020年,在紫禁城的600歲生日之時,故宮古建築整體保護修繕工程和「平安故宮」工程將雙雙竣工,屆時將實現「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IMG_0377.JPG
    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表示, 故宮在2020年將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館。

    故宮文物只有22%運往了台北

    在回答聽眾提問環節,針對文物南遷問題,單霽翔院長介紹說,日本侵略時故宮決定要把珍貴文物運往上海,當時共有13,490個箱子、分5批運往上海,後運往南京。期後運走的文物3度西遷,經昆明、進蜀道,集中在峨嵋一帶。日本投降後,這批文物於1947年運回南京,沒有開箱,到1949年1月,由於當時沒有船隻,只能用海軍艦艇運送,只有2,972箱文物運往台北,即只運走了22%。而當時在碼頭根本沒有辦法打開箱子,因此有說珍貴的好的珍藏已運往臺北的說法,並非事實。因此,故宮大部分文物,尤其是體量大的,基本留在北京故宮。

    以下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博士於2016年3月16日,應團結香港基金邀請,蒞臨中華學社舉辦的中華大講堂,於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全文(根據現場記錄及資料,未經單院長本人審閱,小題為編者所加)

    故宮的世界 世界的故宮

    2013年4月,國務院在批准「平安故宮」工程的同時,要求故宮博物院在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博物館,所以在今天的題目中有「世界」兩個字。

    此次講座主要有兩方面內容:一是在邁向世界一流博物館的進程中,故宮博物院的努力和期盼;另一個就是副標題「再續故宮博物院90年的輝煌與夢想」。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0周年,故宮博物院希望把歷代「故宮人」傳承的「故宮精神」傳給下一個90年。

    2020年紫禁城整整600歲

    2020年,這一年對於故宮和故宮博物院來說,極具象徵意義和實質意義。1420年永樂皇帝建成紫禁城,也就是說,到2020年紫禁城整整600歲。

    同時,進入新的世紀以來,國務院批准故宮博物院實施兩項重大工程:一是故宮古建築整體修繕工程,從2002年到2020年,用18年的時間,完成故宮古建築群修繕,使文物建築健康長壽;二是「平安故宮」工程,從2013年到2020年,消除故宮博物院存在的各類安全隱患,保持健康穩定的狀態。我們希望到2020年,能夠實現「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紫禁城是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明清兩代24位皇帝在這裏居住,並在此發生了無數影響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

    1925年10月10日,在3000多位社會名流的見證下,紫禁城的內廷即皇帝居住的幹清門以內區域,正式對公眾開放。自當日起,昔日的紫禁城有了一個嶄新的名字──「故宮博物院」。

    當天究竟有多少市民進入新開放的故宮博物院,並沒有準確的統計,但是據故宮博物院老員工回憶,參觀之日下午在觀眾離去以後,他們從地上撿起被踩掉的鞋有整整一大筐,說明故宮博物院從建院第一天起就格外引人注目。

    最多時一天有十八萬兩千人進故宮參觀

    進入新的世紀,故宮博物院的觀眾人數仍然在不斷增長。2002年故宮博物院的觀眾人數突破了700萬,當時世界上觀眾數量最多的博物館是法國羅浮宮博物館。但是,僅僅過了10年,到2012年,故宮博物院的觀眾人數突破了1500萬,成為今天世界上唯一一座每年接待觀眾上千萬的博物館。

    2012年10月2日,是故宮博物院歷史上觀眾人數最多的一天,達到18.2萬人。這種發展趨勢應當加以限制,才能保證古建築安全、文物藏品安全、觀眾安全,也才能保障觀眾獲得良好的參觀感受,所以近幾年來,故宮博物院的一項重點工作就是觀眾限流分流,讓觀眾數量平穩下來,保持一個合理可控的規模。

    人們為什麼要到故宮博物院來呢?最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或者說有兩個方面的文化需求。

    故宮古代建築數量共計9371間

    一是來看故宮古建築群。故宮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

    古都北京有一條清晰的傳統中軸線,從永定門到鐘樓共7.8公里,氣勢磅礴、虛實結合。在這條中軸線上最壯觀的建築,莫過於紫禁城的所謂9999間半房屋所組成的龐大建築群。

    不過經過詳細統計,目前故宮博物院所管理的古代建築數量共計9371間。其中紫禁城內8728間,紫禁城外端門、大高玄殿、禦史衙門等處643間。

    紫禁城是中國官式古建築的最高典範

    故宮是世界文化遺產,在其周圍設置了14平方公里的緩衝區,不能建設影響故宮歷史環境的建設項目,保證文化景觀的完整與和諧,包括壯美的建築、嚴謹的形制、壯麗的彩繪,都表明紫禁城是中國官式古建築的最高典範,還有很多生動的空間,精美的裝飾、獨特的色彩、真實的資訊、典雅的園林,都使紫禁城充滿了歷史積澱。同時,紫禁城與周圍的景山、北海等一起構成豐富的天際輪廓線,整體形成和諧的景觀環境。

    故宮文物藏品有一百八十萬零七千多件

    二是來看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如果在10年前,不但普通公眾不知道故宮博物院保管著多少件文物藏品,即使是故宮博物院院長也難以說清故宮博物院所擁有的文物藏品數量。那時提供給觀眾和來賓的文字說明,往往介紹故宮博物院擁有100萬件左右或100餘萬件文物藏品。

    但是我來故宮博物院報到的第一天,就知道故宮博物院保管有多少件文物藏品──是1807,558件(套)。為什麼呢?因為在我來之前,鄭欣淼院長帶領故宮同仁,自2004年開始,用了整整7年的時間,對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清理。

    文物清理是一件科學工作,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精力,每一件文物藏品都要定名、都要編目,同時每一件文物藏品都要與以前的帳、卡進行核對。經過全面系統的普查整理,得出了文物藏品的準確數量,於是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數量從100萬件左右,增加到了1807,558件(套),真正做到實物和藏品檔案一一對應。這是故宮博物院自建院以來,在文物藏品數量上第一個最全面、最準確的數字。

    據說7年文物藏品清理結束後,故宮博物院召開了總結大會,本想大家可能會一片歡笑,結果臺上台下都落淚了,終於完成了這項艱苦卓絕的基礎工作,這是「故宮人」的責任和使命,意義重大。

    當時,我在國家文物局局長崗位已經工作了近10年,知道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清理工作和清理結果,對於全國文物博物館系統的意義。

    全國4150座博物館保管著401萬件珍貴文物

    我國可移動文物分為珍貴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貴文物又分為一級、二級、三級文物。全國4150座博物館總共保管著401萬件珍貴文物,而收藏在故宮博物院的約佔全國博物館所收藏珍貴文物的41.98%。

    如果說,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幾乎都是「金字塔」型的藏品結構,即塔尖是鎮館之寶、珍貴文物,塔身是量大面廣的一般文物,底層是待研究、待定級的資料的話,故宮博物院則是一個例外。

    故宮93.2%的文物藏品都是珍貴文物

    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結構是「倒金字塔」的,總計有93.2%的文物藏品是珍貴文物,只有6.4%的文物藏品是一般文物,資料則佔0.4%,可以說幾乎件件都是珍貴文物。

    繪畫書法碑帖等紙質文物有十五萬六千件

    目前,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分為25大類,例如繪畫,一共有53,000件,包括《五牛圖》、《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書法有75,000件,包括《蘭亭卷》、《中秋帖》、《伯遠帖》等,也都是極其重要的文物藏品;碑帖有28,000件,歷代帝王都鍾情書法,他們廣泛搜集各地名山大川的田野石刻資訊,但是千百年之後,那些處於自然狀態下的碑刻,風化或者損毀以後,當年清晰的歷史資訊則保留在博物館中。上述這三類紙質文物加在一起是156,000件,應該說是在世界博物館領域無與倫比的收藏。

    兩萬三千件玉石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驕傲

    故宮博物院是收藏銅器最多的博物館,一共有16萬件,其中最具研究價值的是1,670件帶先秦銘文的青銅器,也是世界上收藏帶先秦銘文青銅器最多的博物館。還有11,000件金銀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琺瑯器,這些都是傳世的藝術品。

    23000件玉石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驕傲,中華五千年文明、甚至上溯八千年,通過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可以串聯起來,例如出土於東北的紅山文化玉器,出土於浙江的良渚文化玉器,還有時代更早一些的安徽淩家灘的玉器等,都有廣泛的收藏。

    故宮博物院也是收藏陶瓷最多的博物館,共有367,000件,絕大部分是生產於景德鎮的官窯瓷器。

    當年江南三大織造局7000人給故宮做繡品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180,000件古代織繡。我沒有想到故宮有這麼多繡品!當年江南三大織造局,7,000人給故宮做繡品。

    此外,故宮博物院收藏有11,000件雕刻工藝品,包括象牙製品、壽山石製品等;還有13,000件其他工藝品。

    在其他工藝品中比較難保管的就是盆景,它們體量較大,又不像瓷器、玉器等器型比較規整,可以裝入囊匣。而這些盆景的枝幹、花瓣一般是玉石製造,葉片則有一些是染牙材料。因此無論是保管、搬運,還是陳列,都要格外小心,掉下一片都不得了。

    故宮博物院有68,000件文房四寶、紙墨筆硯,數量很大。生活用具類藏品,主要是內廷裏面帝后生活中使用過的東西,可謂無奇不有。比如其中有很多孩子的玩具,還有很多當時的食品,如普洱茶、中藥等。

    故宮博物院一共收藏了6,200件明清傢俱,包含很多紫檀、黃花梨等材質的傢俱,極為珍貴,另有39,000件生活物品。

    外國人到故宮看到最多18世紀西洋鐘錶

    在我們國家,博物館收藏的外國文物很少,但是故宮博物院是個例外。近500年的文化交流,特別是使臣納貢,積累下上萬件的外國文物。

    比如西洋鐘錶,世界上收藏18世紀的西洋鐘錶數量最多、品質最好的博物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有2,200件大型西洋鐘錶。瑞士、英國、德國人,要看18世紀的鐘錶,要到故宮來看。

    宗教文物八成是藏傳佛教文物

    故宮博物院收藏宗教文物42,000件,80%都是藏傳佛教的文物,其中有23,000件佛造像、7,000件祭法器、1,970件18世紀的唐卡。太和殿前盛典、慶典使用的武備儀仗、中和韶樂等數量很大,共33,000件。

    帝后璽冊,一共有5,060件。最大的一枚,這麼大(雙臂張開胸前合圍),我看過。並不是因為我是院長有特權,而是那天全國人大吳邦國委員長來了,我們告訴吳邦國委員長,裝玉璽的盒子壞了,委員長問,怎麼把盒子搞壞了呢?我們告訴委員長:故宮地下庫房是80年代建的,保護文物,不同材質需要不同溫度,而當時條件不夠,因此全部按書畫的溫度來做的,現在需要改造地下庫房。當知道改造現代化的庫房要4個億人民幣時,吳邦國委員長不說話了。但當我們講到故宮地下庫房保存有90萬件珍貴文物,佔故宮文物存量的一半時,吳邦國委員長說話了:這麼珍貴!花4個億值得,你給我寫一封信過來。最後4個億人民幣資金落實。

    10面石鼓可謂國寶中的國寶

    有文字的文物比沒有文字的文物更加珍貴,因此故宮博物院所藏的33,000件銘刻是非常重要的一類文物,其中有10面石鼓可謂國寶中的國寶。

    如果點擊北京故宮博物院網站(http://www.dpm.org.cn/index1024768.html#)可以知道故宮博物院收藏有4,700片出土於安陽殷墟的甲骨,實際上故宮博物院收藏有23,000片,但是需要6年的時間才能全部經研究後列入藏品。

    還有60萬件古籍文獻,其中有24萬件書版非常重要,也是世界上收藏書版最多的博物館。今天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每年還在增加,我來後增加了約4萬件。

    持續徵集、彙聚及接受捐贈

    我們仍然在不懈地徵集、彙聚,但是有一定的收藏原則。如果是因為種種原因從清宮流失出去的文物,尤為珍貴,故宮博物院希望能夠接受捐贈,對於一些重要的文物還可以出資購藏。

    例如十幾年前故宮博物院就抓住機遇,購藏了《張先十詠圖》(以1800萬元人民幣購買,從一個東北老漢手裏買的)、《出師頌》(以2200萬元人民幣購藏,啟功先生幫助鑒定)、《研山銘》(米芾書法精品,當時要拍賣,我們最高只能出3000萬人民幣,經過艱苦談判最後以29999,999元人民幣買回來,當時啟功老先生說,買回《研山銘》大快人心,只是太貴了,(不過它現在的價格恐怕不是2、3個億人民幣的問題)等珍貴書畫文物藏品。

    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

    2013年年初,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目錄向社會公佈。國際博物館協會主席明確表示,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這不僅取決於故宮博物院的藏品數量和觀眾規模,還在於文化影響力。

    世界五大博物館中,還有英國的大英博物館、法國的羅浮宮藝術博物館、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俄國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也是英、法、美、俄、中,說明沒有強大的博物館不能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眾笑)。

    JC1P1783.jpg
    「沒有強大的博物館就不能加入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句話引起哄堂大笑。

    要確保每個觀眾有美好參觀感受

    面對巨大的觀眾流量,確保故宮文化遺產的安全,確保每個觀眾的參觀感受和自身安全是故宮博物院的責任所在。

    故宮博物院觀眾參觀的淡季與旺季差距非常明顯,在每年的觀眾流量曲線圖上呈現出「雙針一峰」圖形,即「五一」、「十一」兩根針,暑期一座峰。「十一」這根針頭就是每年觀眾人數最多的一天,即10月2日這一天。

    過去,觀眾在旺季參觀故宮博物院非常辛苦,在極端高峰時段甚至需要排1個多小時的隊才能購買到票,之後再經過安檢、驗票、存包,消耗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博物館之行就不會感到親切,不會有進入文化殿堂、文化綠洲的感覺。此外,過去的端門──午門區域過於商業化,攤販售賣的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商品,與故宮文化沒有多少關係,環境秩序也很不好。

    32個窗口賣票最多15分鐘可買到票

    所以故宮博物院對於這個區域進行了全面整治和清理,使整個廣場恢復典雅、清潔、莊重的氛圍,同時為觀眾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故宮門票是低票價,40元,自動售票難,因此靠人海戰術,32個窗口,遊客3分鐘之內、最多15分鐘一定可買到票,這樣就可省出時間去看展覽。

    博物館是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向公眾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降低門票價格等參觀門檻,提高服務公眾的能力,是博物館的應盡義務。所以故宮博物院門票價格已經10餘年沒有增長,同時從2015年起,在淡季逐步設立針對醫務人員、志願者、現役軍人和公安民警、教師和大專院校學生、公共交通司乘人員、環衛工人等群體的主題免費日,讓這些為社會辛勤服務的群體也能成為博物館文化的受益者。

    故宮博物院要讓文物和觀眾同樣有尊嚴

    故宮博物院不僅要讓文物有「尊嚴」,還必須要讓觀眾們同樣有「尊嚴」。這樣才能讓觀眾們面帶笑容、心平氣和、體力充沛地參觀。這方面的努力不斷呈現出可喜成效。

    第一是改善售票和安檢環境,增加了14個售票窗口,30多個售票窗一字排開,售票接待能力增加87.5%,大大縮短了觀眾排隊的時間,多數情況下觀眾在3-5分鐘內就可以購買到門票;新的安檢設施正式投入運行,檢票、安檢均前移到午門外廣場,通道數量也大大增加,解決了空間狹小和疏散不力的問題;引用社會化安檢機制,增加檢票和安檢通道,避免檢票入口的擁堵。

    第二是設置與環境相配的座椅,讓觀眾「有尊嚴地休息」:先在端門廣場上設置了200把座椅,每把座椅可容納3位觀眾休息,還圍著端門廣場上的56棵樹木,每棵樹木安裝了一圈「樹凳」每組「樹凳」可以提供12位觀眾的休息小憩。同時,在御花園及院內其他開放區域不斷增加各類座椅,全院開放區內現有座椅1330把,可以同時為4000位觀眾提供休息。近期還將在新開放區域再增加一批座椅。這些座椅的色調與故宮的紅牆黃瓦的環境相協調。

    第三是擴建洗手間。端門廣場區域內公共洗手間嚴重不足,導致黃金周和暑期時,女性觀眾排長隊等待(比男性多2.6倍時間),為此增加了女性洗手間的數量和面積,解決觀眾如廁難的問題。

    另外,故宮博物院還通過設置觀眾服務中心,為觀眾提供各種諮詢和服務專案;院內故宮商店進行統一規劃、重新佈局,部分商店進行重新裝修、改陳,提升文化產品的展示效果;改善陳列展覽的品質,力爭達到歷史性與時代性、思想性與觀賞性、科學性與藝術性、學術性與趣味性、知識性與通俗性的有效結合,調動觀眾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感,盡力縮小陳列展覽與觀眾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等等。

    保護珍貴文物外國貴賓改下車步行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應該更有博物館的氛圍,給人以親切感。過去午門中間的門洞是貴賓通道,觀眾走兩邊門洞,所以經常有觀眾提意見。以前安檢機設在門洞裏面,佔據半個門洞的空間,影響觀眾疏散。改造之後,安檢前移,三個門洞全部打開,任何一位元觀眾都可以走任何一個門洞,也更加通暢。現在即使在暑期和黃金周的高峰日,觀眾也可以迅速進入,基本上觀眾從買票到進入約15分鐘就可以完成。

    長期以來,到訪故宮博物院的外國貴賓,可以乘車駛入午門,直驅到太和門廣場金水橋前。現在觀眾數量倍增,車輛再從開放區域駛過,確實既影響觀眾安全,也破壞參觀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對觀眾也不尊重。

    故宮博物院便宣佈紫禁城的開放區,不准任何機動車輛通行,之後包括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在內的貴賓,均能夠在觀眾開放區域之外下車,步行進入故宮博物院,使觀眾安全得到保障,也使世界文化遺產重新擁有尊嚴。

    前任鄭欣淼院長在任的10年,我認為是故宮博物院發展最好,做事最實、最多的10年,很多重要工作得到推進。例如在鄭欣淼院長上任後不久,就啟動了故宮古建築修繕保護工程,武英殿、太和殿、太和門等古建築都陸續修繕完成,對公眾開放。還有更難的一件事,就是當時紫禁城裏有13個外單位,鄭欣淼院長一家一家商談、勸說,讓大多數外單位都離開了故宮博物院,很多古建築得以回歸故宮博物院進行管理和保護。

    慈甯宮壽康宮慈甯宮花園首次開放

    故宮古建築整體修繕保護工程為期18年,目前已經進行了13年,每年都有新的區域修繕完成,並逐步對觀眾開放。比如慈甯宮、壽康宮、慈甯宮花園所在的西部區域修繕完成後正式對觀眾全面開放。

    文物建築修繕工程是一項科學的工作,要最大限度保留歷史資訊,不改變文物原狀,還要進行傳統工藝和技術的傳承,所以要格外小心、格外細緻。

    目前修繕工作進入了建築非常密集的東西路區域和甯壽宮花園,即「乾隆花園」,其實是面積不大的一塊地方。160米長、48米寬,共分為四進院落,第三、四進院落從來沒有開放過,這裏亭臺樓閣、假山林立,文物景觀比較密集。故宮博物院計畫在4年以後完成整個甯壽宮花園的修繕。

    倦勤齋修繕過程極具挑戰

    修繕過程中,每一道工序都要進行詳細的記錄,都要公開出版修繕的報告,每一項傳統工藝都要用原材料、原技術進行修復,從牆上摘下的牌匾、楹聯、貼落等都要準確定位,修繕之後一絲不差地回歸原處。

    其中最後一進院落的倦勤齋,已經修繕竣工,但是修繕的過程卻極具挑戰,例如地面是蘇州產的金磚,梁架整體是紫檀木的,繡品也是蘇州產的夾絲雙面繡;176扇窗戶上和梁架上鑲嵌著2640塊和田玉。屋內還有一幅通景畫,畫著開滿花的紫藤架。在對它進行修復的時候發現,這幅通景畫所用的背紙是用桑樹皮製作的一種手工桑皮紙,為了找到相同工藝水準的紙,專家多次到各地尋訪,最後在安徽找到製作手工桑皮紙的技藝傳承人,經過上百次的試驗才研發成功,然後用於這幅通景畫的修復中。雖然今天人們看不到通景畫背面的工作成果,但是其修復技術、工藝很好地保留下來,可以讓後人瞭解和傳承,這就是今天修繕工作秉持的原則,即「為未來而保護今天」。

    御花園回歸古典園林故事多多

    除了要對文物建築進行大規模的修繕之外,還要進行日常的保養,並不斷提升參觀環境。以御花園為例,進入故宮博物院參觀的觀眾80%都要經過御花園,但是御花園的整體環境存在很多問題。主要在八個方面:

    一是彩色石子路受損。御花園中遍佈精美的彩色石子路,由於大量觀眾幾十年的踩踏,這些石子路已經損傷嚴重。

    二是大面積的土地裸露。由於觀眾踩踏,御花園中一些地面長不出草,颳風時卷起塵土,對觀眾參觀和文物保護都很不利。

    三是參觀路徑狹窄。以前為了保護古樹名木,在御花園中設置了很多欄杆,道路很狹窄,觀眾密集的時候就難以快速疏散,產生安全風險。

    四是缺少觀眾休息的設施。御花園是大多數觀眾參觀的「最後一站」,很多觀眾希望在這裏獲得短暫休息,但是御花園沒有座椅,觀眾只能勉強坐在欄杆上,既不安全、也不雅觀。

    五是古典園林景觀被各類現代材料的管理設施所嚴重干擾影響,參觀效果和文化感受大打折扣。

    六是古建築存在安全隱患。例如高高的堆秀山由太湖石摞起來,需要不斷修繕、加固,保證安全。

    七是御花園中的水池經常被誤認為是「許願池」,很多觀眾受誤導向裏面扔錢許願,原有的園林景觀深受影響,採取了很多辦法也沒能徹底改變這個狀況。

    八是御花園中的多家商店售賣漢堡、爆米花、烤腸、咖啡等食品,但是店內座位有限,觀眾就只能坐在御花園的臺階上、欄杆上、古建築平臺上吃,既不舒適,也嚴重影響了古典園林的景觀和參觀的文化氛圍。

    針對這些問題,故宮博物院王亞民常務副院長組織了細緻的御花園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行動。通過拆除不規則的護欄,減少現代園林景觀,恢復古典園林景觀;通過對於石雕、盆景、假山石等室外文物,或採用綠植進行軟隔離,或以石欄杆作圍擋,提升文化景觀效果,更好地保護文物;通過對於石子路兩旁裸露土地鋪上防護透水板,有效增加觀眾活動空間,並避免了每當颳風時的塵土飛揚;通過對園內樹坑墊以防腐板,使樹木得到更好的生長空間;通過觀眾活動空間的成倍增加,不但有效減少了對彩色石子路面的磨損,而且使彩色石子路修復工程得以有序進行;通過增加各類坐凳,讓觀眾更加有尊嚴地休息;通過撤除御花園內所有售賣食品的商鋪,將觀眾服務區移至御花園外,維護古典園林文化氛圍;通過恢復堆秀山前水法(噴泉)景觀,使御花園更具文化魅力;通過採取綠植進行有效隔離,保持澄瑞亭水池的清潔。總之,通過一系列「組合拳」,使御花園回歸古典園林之美,為觀眾提供賞心悅目的參觀場所。

    實現故宮博物院的防火安全提升,一個艱巨的任務就是拆除彩鋼房臨時建築。此前,為了緩解辦公用房、接待用房、科研用房、文物庫房、食堂等房屋使用的緊張情況,故宮博物院先後修建了59棟彩鋼房,共計3600餘平方米。這些建築分佈在故宮古建築群內,既存在嚴重安全隱患,又嚴重影響環境景觀,需要及時將這些聚苯材質的彩鋼房拆除。自2012年開始至今,故宮博物院已拆除59棟彩鋼房中的49棟,2017年將全部拆除。我們希望用5年的努力讓紫禁城裏面只有古建築,沒有任何影響古建築氛圍的現代建築。

    故宮裏面箱子特別多,樟木的、皮箱的、檀木的。為什麽有那麼多箱子?因為90萬件文物拿進了地下庫房,原來裝文物的箱子擺放就成大問題。後來我們就把1500個箱子收進3間房,大箱子有500個,小箱子1000個。

    對於故宮博物院這樣一個觀眾數量極大、觀眾成分極其複雜的博物院而言,要落實「禁煙」、「禁草」,要治理隨地亂扔垃圾,就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故宮博物院在上述工作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與「故宮人」的全面參與支持,以及「故宮人」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有關。

    要求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內不得有一片垃圾

    以「禁草」和治理亂扔垃圾為例。過去每處古建築的屋頂上都有些雜草,很難徹底清理,後來我們要求一根草都不能有,向雜草宣戰,就像2015年要求故宮博物院的開放區內不得有一片垃圾一樣。這些要求顯然都有些「極端」,諾大的博物院不可能沒有一片垃圾,也不可能沒有一根雜草,但是我們的標準就是要求每個角落都乾淨整潔。當時我每天去巡視,看工作人員有沒有做到地上完全無垃圾,工作人員很緊張,用手機拍攝通報我快到哪個地方了,其他工作人員趕在我前面去看地上有無垃圾。我們真的做到了,垃圾丟到地上3分鐘內,一定會被撿起來。

    而且整體環境乾淨整潔之後,觀眾反而更加自覺,不再隨意丟棄垃圾等廢棄物,環境品質大大提升。你的地方那麼乾淨,誰捨得往那麼乾淨的地面仍垃圾呢?這就是制度的作用和制度堅持的重要性。

    正是在這種看似嚴苛、甚至是不可實現的標準要求下,博物院才在較短的時間內解決了上述難題。地面乾淨,房頂無雜草,紅牆乾淨,這才是博物館。

    關於「禁煙」,在故宮博物院正式實行「全面禁煙」後,故宮博物院全體員工、在院合作單位和個人首先進行自我約束,無論室內和室外,不分開放區與工作區,一律禁止吸煙,對違反規定的人員將進行嚴格處罰,並通報全院。對駐院單位也提前進行了告知和提醒,要求配合故宮博物院禁煙工作。此措施實行效果良好,全體「故宮人」自覺遵守,也為之後更加全面徹底的「禁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13年8月14日起,故宮博物院將打火機等火種納入故宮博物院安檢範圍,在之後的20天內收到打火機20萬個。正是通過以身作則和嚴格落實規章制度,在院內開放路線檢查時,工作人員都發現地上的煙頭確實少了很多,現在要想在故宮博物院裏撿到煙頭已經變成一件困難的事情。

    正是科學的規章制度、嚴格的執行力度和全體員工的通力支持,才使故宮博物院克服阻力,得以順利推行各項措施,參觀氛圍和景觀環境大大改善。

    JC1886resized.jpg
    單霽翔博士(左)希望透過故宮古建築整體保護修繕和「平安故宮」工程,實現壯美紫禁城的「中國夢」。右為中華學社社長鄭培凱教授。

    用5個月走遍了博物院每一間房子

    2012年上任之初,我的工作從調查研究開始。用了5個月的時間,走遍了故宮博物院的每一間房子。

    經過深入調查文物建築保護狀況,文物庫房藏品保存環境,文物安防技防設備,文物保護科技設施,開放路線觀眾接待條件,員工工作生活區域,以及端門廣場、大高玄殿等周邊環境,發現在文物建築、文物藏品和觀眾接待等各個環節,均存在一些安全隱患,有的方面相當嚴重,需要及時加以解決。

    2012年形成「平安故宮」工程方案

    2012年5月,故宮博物院凝聚全體員工的智慧,形成「平安故宮」工程方案,以徹底解決故宮博物院存在的火災隱患、盜竊隱患、震災隱患、藏品自然損壞隱患、文物庫房隱患、基礎設施隱患、觀眾安全隱患等7大安全問題。

    「平安故宮」工程提出後,很快就引起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關注。2013年3月4日,《「平安故宮」工程總體方案》正式上報國務院,並于同年4月獲得批准。劉延東副總理強調,要把「平安故宮」工程作為重大文化建設工程,全面提升故宮博物院的文化遺產保護、展示傳播和服務觀眾能力,實現故宮博物院的高水準保護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廣大民眾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作出新的貢獻。

    「平安故宮」工程的保護物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23萬平方米故宮古建築群的安全,二是180余萬件文物藏品的安全。三是每年1500萬觀眾的安全。「平安故宮」工程主要解決故宮博物院面臨的七個方面安全隱患:

    一是火災隱患。對於故宮古建築群來說,這也是最需要排除的隱患,因為木結構的古代建築最怕火,實際上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最慘痛的一次教訓也是火災,即1987年因為雷擊導致的景陽宮火災,損失嚴重。故宮博物院高壓消防系統覆蓋不全面,一些古建築周圍未設消防栓;防雷避雷設施有所欠缺,古建築因雷擊引發火災隱患時有發生;因辦公、藏品庫房面積不足等原因臨時建設的「彩鋼房」也存在嚴重安全隱患。

    二是盜竊隱患。與近年來全國各地新建的現代化博物館相比,故宮博物院安防技防系統老化,設施相對落後。故宮博物院安保設備建於上世紀90年代,10多年沒有升級,無法適應當前的安保需求。

    三是震災隱患。北京地處燕山地震帶與華北平原中部地震帶的交匯處,歷史上多次發生強震,因此必須常備防震意識。故宮博物院文物庫房中的文物藏品和日常原狀陳列的文物展品,雖然採取了一些傳統的簡易防震手段,但是很不系統、規範,缺少必要的減隔震措施。

    四是藏品自然損壞隱患。囿於地庫空間的局限,故宮博物院180萬件藏品中目前仍有約50%只能利用古建築作為庫房,由於古建築內不能通電源,因此沒有空調設施,夏季潮濕、冬季乾燥,對文物藏品保管極為不利,更加上一些文物庫房空間狹小,藏品大量堆積,保管條件惡劣。故宮博物院的展室均在古建築內,除少數幾處可以實現相對有限的溫濕度控制外,基本處於自然狀態。這些藏品面臨寒、暑、光、塵等自然條件的威脅,無法達到文物保護的基本條件。

    五是文物庫房隱患。故宮博物院的文物藏品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內涵豐富,其中相當數量的珍貴文物藏品對於保管環境有特殊要求。但是,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庫房使用年代久遠,佈局分散,與近年來一些新建大型博物館的文物庫房相比存在明顯差距。很多原狀庫房由於年久失修,室內古代建築裝飾和陳設保護狀況不佳,缺少通風、防塵、恒溫條件。

    故宮博物院在20世紀80-90年代建設的第一、二期地下文物庫房,經過20-30年的運營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一是存在一些地下水滲漏問題,雖然並不嚴重,但是對於地下文物庫房來說是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二是由於當時的條件制約,二期地下文物庫房採用的是水冷式空調系統,在地下文物庫房上方儲備了約50噸水作為冷卻水源,冷卻管、蒸發器已銹蝕,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三是空調系統缺乏調控功能,整個地下文物庫房只能設定一個溫度、一個濕度,不能根據每間庫房所保管文物類別對於溫度、濕度進行單獨調節。

    六是基礎設施隱患。故宮博物院基礎設施大部分建於上世紀50-80年代,缺乏統一規劃,老化、腐蝕嚴重,存在跑冒滴漏等現象。隨著工作環境和條件的變化,故宮博物院內地上、地下的基礎設施管線類別不斷增加,佈局愈加複雜,犬牙交錯。同時,數量不斷增長的空調設備、數量不斷增加的機動車,增添了很多安全隱患。

    七是觀眾安全隱患。目前,故宮博物院每年接待觀眾約1500萬人次,構成了全世界數量最龐大、結構最複雜的觀眾群,由此造成的人身傷害等突發事件威脅不斷加劇。雖然故宮博物院90年來沒有發生踩死人事故,沒有發生過觀眾踩踏事件,但是隱患日益加劇。觀眾在紫禁城內參觀過程中,要經過高低錯落的複雜地形,萬一發生一些不文明的推撞行為,老人、孩子等相對弱勢群體將面臨嚴重威脅。

    「平安故宮」工程批准兩年多來,建立了「平安故宮」工程領導協調小組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了專家諮詢機構,並相繼召開專家諮詢會、媒體彙報會等推動專案進展。

    在工程進展上,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設項目建議書已經由文化部上報國家發改委。地庫改造工程已完成概念方案設計和項目建議書的報批,一期、二期地庫結構安全性檢測和空調系統性能及安全性檢測評估,以及改造需求匯總、設計招標及現場踏勘工作。

    基礎設施維修改造一期(試點)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已上報文化部,經文化部上報國家發改委評審。

    世界文化遺產監測項目在已有項目基礎上又開啟了新的項目。東華門、箭亭、甯壽宮花園(符望閣區)、大高玄殿等六項防雷工程通過了北京市避雷裝置安全檢測中心檢測並完成竣工驗收。

    故宮安全防範新系統,安防和消防報警系統改造工程已基本完成,視頻監控系統無縫隙加密工程已完成約75%。前幾年有個小偷進故宮讓我們顏面掃地,還不是個江洋大盜,只是個小毛賊。當時安防系統10多年沒有升級,現在不同了,故宮有1500個攝像頭,已經建成世界最強大的防盜系統。

    院藏文物防震專案正在進行第二期文物防震評估工作。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專案,已引進多家公司不同種類的專業技術人員,合作進行文物修復,故宮博物院北院區修復工作室正式啟動,西河沿文物保護綜合業務用房工程加速推進。

    目前,故宮博物院正按照劉延東副總理「統籌推進,確保品質,務求實效,在文物、古建築保護與修復上取得突破,使之成為文物保護項目的典範,把平安故宮這一千秋工程辦好,為中國夢增光彩」的指示,為達成「平安故宮」工程近期目標而不懈努力。

    紫禁城9000餘間古建築房屋,構成了故宮博物院獨一無二的博物館空間格局。從建院之始故宮博物院就有自己的陳列展覽特色,即從故宮博物院的皇宮建築和文物藏品出發,確定了宮廷原狀與歷代藝術的陳列體系。

    以前觀眾一進故宮,就是沿主線直奔而去:先看皇帝坐在什麽地方,再看皇帝住在什麽地方,最後看看皇帝的御花園就出去了。現在則往兩邊跑,看各種專題展覽。通過不斷改進與發展,形成了擁有包括原狀陳列、常設專館和專題展覽為主體的展覽格局。幾十年來,這一展覽體系已經為廣大觀眾所接受和熟悉。

    故宮各種展覽每年40多個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內每年有各種展覽40個左右,同時展出的文物藏品數量近1萬件,以多種形式滿足觀眾參觀的需求。目前,故宮博物院還在不斷開闢新的展廳,增加展示文物的數量和品質,提升展覽效果。

    隨著故宮古建築整體修繕工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古建築修繕完成,讓故宮博物院展覽空間不斷增加。近年來,故宮博物院不斷擴大開放面積,合理優化參觀路線,滿足觀眾不同的參觀需求。

    2015年,故宮博物院迎來了90歲華誕,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開放五個新的參觀區域,開放區域由去年的52%達到今年的65%,並舉辦系列展覽;同時,原有展覽也逐步進行改陳和環境提升,增加重量級文物的展出,豐富故宮博物院的展覽內容和觀眾的文化體驗。年底前,貫穿全年的18項展覽一一亮相,以豐富的文物藏品、生動的展示方式、獨特的展覽空間,達到展出文物數量最多、內容最豐富、形式最精彩的多個院史之「最」,形成以原狀陳列為核心特色,精品常設展覽為亮點,專題展覽精彩不斷,傳統展陳與數字效果相結合的展覽格局,全面提升博物館氛圍與展陳效果,帶給觀眾更加震撼、完整、豐富、精彩的參觀體驗,實現從「故宮」走向「故宮博物院」。

    其一,慈甯宮、慈甯宮花園和壽康宮所在的西部區域首次整體開放,慈甯宮區域作為雕塑館進行展覽佈置和陳設,展出410件雕塑文物,年代跨度從戰國跨越到清朝,其中慈甯宮主殿展出40余件院藏雕塑中的精品,均為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壽康宮區域設置為原狀陳列展室,及「慶隆尊養:崇慶皇太后專題展」,還原曾居住於此的乾隆生母的宮廷生活,更以約300件精美的文物藏品,展示乾隆皇帝與母親的深厚感情;不久之後,隆宗門外新的觀眾服務中心將對外開放。讓整個西部區域以嶄新的面貌迎接更多觀眾的到來,讓大家充分地領略到這片區域不同的建築特色和文化氛圍。

    其二,故宮東華門保護修繕工程已經竣工,作為故宮博物院古建築館,專門展示壯美的古代建築群和精美的古建築文物藏品。觀眾還可以登上東華門城樓觀賞故宮古建築群,並開放東南一段城牆,使觀眾能夠從午門-雁翅樓展廳出發,沿著城牆向東參觀,經過東南角樓到達東華門城樓,獲得難得的文化體驗。特別是以往人們只能遠眺紫禁城角樓的精美絕倫,如今可以近距離觀賞這一經典文物建築,還可以進入內部仔細參觀,並觀看數位影視作品《角樓》,瞭解角樓的細部結構和建築過程。

    其三,整體改造完成後的東、西雁翅樓展廳與午門展廳組合成為故宮博物院面積最大、功能最全、規格最高的現代化展區,以2800平方米的大型展覽空間滿足多門類文物大規模展示的不同需求。這是世界上最為獨特的博物館展廳,居高臨下,氣宇軒昂。古代建築外觀完全保持原貌,內部則是既具有宮殿建築氛圍,又擁有現代展覽設施魅力的空間。

    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

    為迎接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午門-雁翅樓展廳正氣勢恢弘地展出「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

    其四,端門是觀眾參觀故宮博物院的第一站,也是故宮博物院給觀眾遞上的第一張名片。

    作為「數位故宮」的建設成果展示基地,故宮博物院用現代技術記錄、保護、研究古建築和文物藏品所取得的階段性成果,將在這裏向社會公眾進行展示和彙報。端門數位展館是在傳統建築中建設的全新數位形式展廳,與實體形式的展廳既有區別又密切聯繫,它以「數位建築」、「數位文物」的形式,充分突出資訊時代的技術優勢,把院藏珍貴文物中較為脆弱難以展出的文物、或實物展覽中難以表達的內容以數位形態呈現給觀眾,以新媒體互動手段滿足傳統文化的傳播需求,同時又保障了文物安全,更可以激發觀眾對實體文物的興趣。

    為迎接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第一期數位大展的主題為「故宮是座博物館」,其中包含「從紫禁城到故宮博物院」、「紫禁集萃•故宮藏珍」、「紫禁城•天子的宮殿」三大區域,通過完整的參觀流線,從故宮博物院歷史、館藏、建築三個方面向觀眾簡明扼要地介紹「故宮是什麼」、「故宮有什麼」、「來故宮看什麼」。

    最後,位於故宮西華門內、武英殿西側的寶蘊樓也已修繕完成,並舉辦「故宮博物院早期院史展(1925-1949)」,一部分區域作為文化研究與學術交流活動使用。寶蘊樓為兩層西洋式建築,建成於1915年,是民國時期在原清朝咸安宮舊址之上建造的一座專門用於文物保管收藏的大型庫房,其建造歷史及建築風格在整個故宮古建築群中具有獨特而鮮明的特徵。觀眾也能通過展覽感受故宮博物院建院以來的風雨歷程,以及歷代「故宮人」對「故宮精神」的堅守與傳承。

    開放區域不斷擴大,觀眾服務水準也要隨之提升,資訊傳遞要更加及時、有效,讓公眾第一時間瞭解故宮博物院的各項服務資訊和工作進展。

    JC1P1742.jpg
    單霽翔博士大談故宮人與故宮精神

    博物院有最豐富語種講解器

    過去,故宮博物院的標識牌不夠規範、指示內容也不夠全面,很多資訊觀眾接收不到。現在故宮博物院開始對全院460多個標識牌進行全面的整治、提升,並統一設計為與古建築環境相協調的樣式。同時,故宮博物院擁有世界上語種最豐富的講解器,共收錄40多種各國、各民族的語言及主要的方言。此外,把更多的數位化成果應用到展廳,應用到一些觀眾可以動手參與的活動之中。

    故宮博物院官方網站也在不斷改進,兩年多來在三個方面獲得提升:第一,提高英文版網頁的品質,讓世界各國的人們都可以很方便地流覽故宮博物院網站;二是網站的「青少年版」針對孩子們做得更加活潑有趣,因為孩子們在網上要求講更多通俗有趣的故事,使他們喜歡故宮博物院;三是舉辦網上專題的展覽,在虛擬場景中人們可以觀看故宮的各類展覽。三項提升之後,網站功能更加強大、內容更加豐富,每天點擊率都超過一百萬人次。

    不斷推出的App應用,也是「數字故宮」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故宮博物院已自主研發並上線了七款APP——《胤禛美人圖》、《紫禁城祥瑞》、《皇帝的一天》、《每日故宮》、《韓熙載夜宴圖》、《故宮陶瓷館》、《清代皇帝服飾》,每一個都成為大家喜愛的「精品」,獲得了很高的下載量和好評度,樹立了「故宮出品」必屬精品的良好形象。

    當時推出《皇帝的一天》,主題是讓小朋友做一天中國皇帝。當時有人提出,中國的獨生子女個個是小皇帝,不能再助長小孩的「皇帝」意識,我進入這個APP一看,說做個中國小皇帝也是蠻拚的,你看小皇帝每天5點就起床了,要做這做那,7點才吃上早餐,也不容易,讓孩子們知道做皇帝要刻苦學習那麼大東西。

    故宮博物院還不斷研發具有故宮文化元素和故宮特色的文創產品。比如故宮過去的文化產品包括書畫系列、瓷器系列、銅器系列、木器系列等,大多是仿製品、複製品,還有一些系列書籍。後來我們也去臺北故宮學習,發現他們的白菜可以看、可以買、還可以在餐廳吃,很受啟發。

    今天故宮文化創意產品既需要堅持具有歷史性、知識性的特點,同時也需要具有趣味性、實用性;不但要有大型、厚重的文化創意產品,還要有小型、精巧的文化創意產品。

    因此,需要在學習和吸收其他博物館的經驗基礎上不斷創新。近兩年來,「朝珠耳機」、《故宮日曆》等來自故宮博物院文化產品的報導星火燎原,鋪天蓋地,備受社會公眾追捧。《故宮日曆》2015年賣了100萬冊(其中30萬冊正版,70萬冊盜版)。故宮貓,一天就賣了1萬5千個。

    更有「萌萌噠」系列如故宮娃娃、手機殼、拼裝玩具、筆記本,以及祥雲系列的電腦包、滑鼠墊、U盤等,深受觀眾喜愛。朝珠耳機在「2014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上榮獲「十佳文化創意產品獎”,是故宮博物院更新文化創意產品研發理念後所取得成績的一個縮影。通過文化創意產品,希望能讓更多的觀眾「把故宮文化帶回家」。現在故宮文創產品達6754種,年銷售7億元人民幣。

    願意繼續上班的研究員可在故宮幹一輩子永不退休

    故宮博物院是文化研究機構,一共有350名高級職稱的故宮學者。2013年10月,故宮研究院成立,由張忠培先生擔任故宮研究院名譽院長,鄭欣淼先生擔任院長。故宮研究院以創建「學術故宮」為宗旨,在故宮博物院已有學術人才的基礎上,彙集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搭建開放式的學術平臺。通過對已有的研究機構進行重新整合和新研究機構相繼成立,目前故宮研究院已經形成一室十四所的規模。多項科研課題也按計劃進行,有的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走馬樓吳簡的整理項目」、「故宮博物院藏甲骨的整理與研究專案」等等。

    研究人員是我們寶貴的資產,我們規定,研究人員願意繼續服務的,永不退休,因此我們有94歲了仍在上班的研究員。我們現在15個研究所,大量的研究課題放在網上,世界各國的專家都可以參與研究。

    為了加強教育培訓和人才培養工作,故宮博物院於2013年11月成立故宮學院。故宮學院以開放式的平臺,規範化、多樣化的培訓機制,為文物博物館界培養更多的專業人才。同時還承擔著加強故宮員工文物基礎知識及業務培訓的職責,新員工入職以後就要進行系統的培訓,同時也要對在職員工進行培訓。國家文物局把故宮學院作為全國文物博物館培訓的基地,多個全國性培訓班已經舉辦,為全國文物博物館界培養了大量人才。故宮學院也在蘇州、江西景德鎮開設分院。

    我覺得,博物館的偉大,不再是看你的建築如何宏偉、展品如何珍貴、觀眾如何眾多,而是在於你能把博物館融入人們生活,讓人們能感受到你。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中小學學生教育上,深入到中小學的課堂,同時把更多的孩子們請到故宮博物院來,舉辦大量的青少年宣教活動,讓孩子們在故宮博物院裏學到更多傳統文化知識。例如每年舉辦的「故宮知識講堂」期期爆滿,孩子們在課堂上可以串朝珠、手繪龍袍、畫盤子,做「皇帝的新衣」,還可以抄錄乾隆皇帝的詩,允許蓋上皇帝的大印(複製品),做拓片、做結彩、包粽子,每次孩子們和家長都開心而來,滿載而歸。

    豐富多彩展覽走向世界各地博物館

    故宮文化的傳播僅靠一己之力遠遠不夠,因此,故宮博物院注重強強聯合,尋求多元合作夥伴,不斷把世界各國博物館的優秀展覽引入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豐富多彩的展覽也經常走向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同時與國內外知名博物館、相關機構簽署合作協定,合作內容涉及文物陳列展覽、藏品科技保護、文化產品研發、文博人才培養、傳統文化教育、數位技術應用等多個層面。其中,北京奧運塔故宮精品文物館、數字影廳,廈門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等院外展覽設施都頗令人期待。在國際方面,設於故宮博物院的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博物館培訓中心每年舉辦2次國際性培訓;故宮博物院還與印度喀拉拉邦歷史研究委員會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與白俄羅斯國家美術館、俄羅斯克里姆林宮、美國博物館聯盟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加強廣泛的國際合作。

    2020年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成

    故宮的展覽空間畢竟有限,經國務院批准,「平安故宮」工程的重點專案之一——故宮博物院北院區項目爭取今年啟動。歷史上,紫禁城每次發展都在西北方向,如圓明園、頤和園等,故宮博物院北院區的選址也繼承以往傳統,落戶海澱區。

    2020年,故宮博物院北院區建成之後,就能解決院藏大量大型珍貴文物例如傢俱、地毯、巨幅繪畫、鹵簿儀仗等,因場地局限而長期無法得到及時、大規模的科學保護和有效展示的問題,同時把傳統文物修復的技藝,也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給公眾。

    最近,我的導師吳良鏞教授出版了《中國人居史》一書,這部洋洋100萬字的著作前後用了10年左右的時間,九易其稿,每一稿吳良鏞教授都讓我閱讀,因此我對這部著作比較熟悉。我理解這部著作主要反復闡述了三個觀點:第一,今天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學習古人的智慧,都要尊重傳統;第二,今天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民生,要為最基層的社會民眾服務;第三,今天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未來,考慮可持續的發展。

    「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交給下一個600年」

    今天,我們要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偉大號召,「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我們的「中國夢」就是經過努力,在5年之後,紫禁城的600歲生日之時,故宮古建築整體保護修繕工程和「平安故宮」工程雙雙竣工,實現「把壯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給下一個600年」。

    整理:楊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