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經濟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挑戰和機遇──香港中文大學BCT銀聯集團傑出研究員劉明康教授

    2016-05-03

    香港中文大學BCT銀聯集團傑出研究員、前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教授日前應團結香港基金旗下中華學社邀請,於亞洲協會香港中心以「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挑戰和機遇」為題發表主題演講,闡述和解讀當前中國經濟形勢,以及香港的機遇。

    加快優化產業結構

    劉教授在演講時說,中國正在主動適應世界大變化、中國大發展和格局大調整的局面,提高運籌兩個市場的能力,這是因為當前世界經濟復甦十分艱難,不穩定性、不確定性還在增大,而中國自己也面臨產能過盛、庫存過大、槓桿過高,因此經濟結構調整勢在必行。隨着產業重組和國企改革深化,他預期順應調整的需要第二產業將大幅收縮,對經濟增長貢獻度也會大幅下降 。今年3月,中國政府公布了2016年的經濟增長目標為6.5%-7%。為實現6.5%左右的經濟增長目標,今年第三產業增長至少要達到10%以上。

    他解釋,按五年去產能目標計算,第二產業每年要縮減9%。為填補第二產業的下降,今年第三產業增長率須達13.5%。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初步核算,2015年中國第三產業增長8.3%。換言之,今年第三產業增速至少要比去年高出63%。如果中國採取更進取的舉措,例如訂下三年目標去庫存、去產能的話,今年第三產業增速應當達到14%。  

    最新經濟數字顯示,今年第一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6.7%,劉教授認為增長數字維持在6.5%以上,反映經濟表現良好。不過,他指出,第一季增長仍以投資帶動為主,而且內地出入口數據疲弱,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更連續50個月負增長,因此中國仍需認真做好「三去」工作,努力實現轉型。

    mr.lau_cover.jpg
    劉明康有信心2016年中國GDP增長可達標。

     

    宜改革創新謀出路

    劉教授如何給中國經濟把脈開方呢?他說,中國來自創新的經濟動力非常強大,而創新活動主要是由非國有企業驅動。他援引研究指出,從三大創新引擎(非國有企業、大學/研究所、政府)的貢獻率來看,目前中國發展創新依然有相當大的潛力。比如非國有企業(包括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對創新的貢獻佔了50%,但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有33%改善空間。

    私營企業對中國經濟貢獻率達到70%,如果按33%改善潛力計算,私營企業的創新可提升經濟增長1.5%,這足以抵消第二產業放緩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劉教授稱,一方面政府應該向私營企業提供誘因,另一方面,透過改革開放,激發大學及研究所的創新活力。

    劉明康表示,未來五年政府將在制度環境、基礎建設、稅制等三方面,積極締造有利於創新的環境。他說,政府第一步應改善制度環境包括法治制度,例如完善保障知識產權制度、資訊透明和市場數據公開制度等等。其二,致力發展高效益、低成本的基礎建設項目,迎合海外對基礎建設的龐大需求。其三,積極推進稅制改革,簡化稅制以帶動創新活動。

    他強調,中國必須深化國企改革,透過機制和體制的創新及調整,才能讓國有企業解放思想。總體而言,劉明康對於中國經濟前景感到樂觀,在上述背景下,他有信心中國全年可以達標。 

    OHKF_1715.jpg
    劉明康表示,「一帶一路」戰略是香港的機遇。

    「一帶一路」對港意義重大

    發表演講時,劉明康還特別提到「一帶一路」戰略。他說「一帶一路」連接起沿線的65個經濟體、涵蓋人口約44億,是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盛事之一。據亞洲發展銀行的估算,為持續增長動力,未來十年亞洲需要投資約8萬億美元到基礎建設。

    劉教授在銀行業及商業管理的經驗豐富,他提醒企業家參與「一帶一路」的發展項目時,須堅持「廉潔、綠色、透明」三大原則,要確保技每個項目的技術建成、經濟建成和社會建成。 發展項目成功與否還取決於要按項目逐一成立法人機構並規定參與各方都要出資,建立資本金、自理制度;講求國際上項目融資的方法和技能的運用,以科學合理的控制與分攤風險;強調和利益相關方及非政府組織建立對話和合作關係。

    首先,他認為要依法私立當地的項目公司並由投資人共同出資,共同擁有責任和義務;其次,掌握項目融資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經驗,以及注意在有了現金流之後即時尋求與資本市場連結的可能性;最後,合作夥伴相當重要,必須與各利益方建立穩定的關係,並維持良好的溝通合作。

    在劉教授眼中,香港參與「一帶一路」的跨國項目至少擁有五大優勢:健全的法制、簡單稅制和低稅率、自由流通的資訊、吸引和留住全球人才的豐富經驗與能力,以及先進的金融及物流服務。他寄望香港能夠憑藉自身的優勢及團隊協作的精神,在「一帶一路」的框架下開拓合作的模式,把握「一帶一路」的重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