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青年

    香港必須重視「應用教育」

    2019-11-05

    文章原載《明報》2019年11月5日
    撰文:行政會議成員兼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 李國章

    香港必須重視「應用教育」

     

    先進西方國家早已認同「學術教育」及「應用教育」雙軌並行,讓青年發展潛能,促進社會進步;然而,香港對應用教育則不太重視。我雖出身於學術型大學,亦是現任主流大學的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席,總覺香港有必要提升應用教育,為香港提供多元化人才,也為年輕人提供一個較公平、向上流動的發展環境。

    我很樂見剛發表的《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改組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以促進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規管、支援和協調的角色。此外,報告推出「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令自資院校得到財政支援,開辦切合市場需要的副學位或學士學位課程。

    大學教育理應多元化

    應用教育,相對學術型課程較強調實踐部分,涵蓋面非常廣泛,例如飛機工程、水電工程、護理、廚藝、運動、設計、檢測認證等,乃學術型院校鮮有提供。我主張應用教育,可以緊貼市場,這些畢業生可隨即投身職場,亦可以邊學邊做,學以致用,起薪點尚算可觀;要是努力不懈,有機會發展成專業人士,也可成為企業管理層。

    香港以往忽略應用教育,由中小學開始的各類考試、評分,單一地以學業成績將學生分類。青年在中學文憑試一旦分數偏低,未能成功進入學術型大學的話,於是一試定終身,為前途感到徬徨。

    香港的資歷認可,只有中學文憑試(DSE)一個資歷。環觀全球,不論是西方國家,如德國、芬蘭、英國,以至亞洲區內的日本、中國內地、南韓等,都兼具學術資歷及應用資歷的評審。科技發達國如德國,對應用資歷的重視有甚於學術資歷。

    目前本港提供應用教育的院校收生門檻較低,是DSE畢業生未能進入教資會(UGC)資助大學的另類選擇,淪為次等教育。對此,我不敢苟同,香港教育必須改變。

    香港必須重視「應用教育」

     

    為什麼大學畢業生人工倒退

    香港側重學術教育,青年從不同途徑躋身獲取學術學位。以2017/18學年為例,共有約3.3萬名學生獲取錄就讀學士學位課程,來源包括:考獲UGC大學直接進入首年課程、完成副學位(高級文憑、副學士)升讀UGC大學三年級課程(教資會高年級學士)、獲自資院校取錄學士學位首年課程,以及完成副學位課程升讀自資院校三年級學位等。林林總總,學位充足,令香港適齡學生可入讀大學課程的比例高達約48%!不過,卻出現質素參差。

    大學畢業生眾多,但今非昔比。據新世紀論壇2018年發表資料,香港應屆畢業生月薪中位數,由1997年的15,457元跌至2017年的14,395元。大學學位足夠,但畢業生未必找到合適職位,社會上也出現有工無人做的情况,反映了人力資源錯配的問題。

    現在是香港作出改變的時候,我認為若要平衡學術教育和應用教育的發展,必須朝着兩大方向進發:政府加大力度資助自資院校推行應用教育,以及在中學課程進一步納入應用教育。

    香港應扶助發展應用大學

    據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報告稱,政府對教資會學位及自資院校所投放的資源嚴重不均,偏向一方,自資院校每名學生的單位成本(連同學費)約10萬元,遠遠低於教資會院校學生的28萬。事實上,在缺乏政府支援下,我也觀察到自資院校發展舉步維艱,未能壯大師資,院校地位無法提升。甚至有些院校為了吸引報讀生,開辦了不是本身專長但卻熱門的課程,以招徠新生,但這些畢業生與名校生相比卻缺乏市場競爭力,往往不能覓得好工,有點不切實際。

    目前,自資院校如樹仁大學、恒生大學、公開大學等,經多年細心經營,成績有目共睹;又或是由志願團體籌辦的院校如明愛專上學院的設計課程、東華學院的護理課程等,已漸漸發展成其獨特的龍頭課程。

    既然自資院校憑藉多年努力,辦學愈見規模,政府何不助其一把,提供大力資助,令這些自資院校能有足夠資源,漸漸發展成應用型大學,以配合社會人才的需要?又或是針對個別學科,以社會需求高低定優先次序,或以買位形式資助,相信由此首先踏出第一步,這來得更為實際。我很高興施政報告有意推出「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以減輕學生的學費負擔。

    應用教育要取得成功,業界、教育界、政府三方面的協調至為關鍵。政府在2018年成立了一個由政務司長牽頭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所涵蓋代表雖屬高層次,但委員會的工作成效卻受質疑。簡單舉例說,醫管局曾表示醫生人手不足,教育局卻可能推說沒有被知會,因而無從規劃,可見委員會在協調各方的工作力度不足,未能制定完善公平的資歷架構,因而未能配合社會需要。事實上,在進入未來的數碼年代,緊貼市場的前瞻性人力規劃,正顯得非常重要。

    中學應重視應用教育

    應用型人才,絕對有助創新科技的發展。不少已發展國家認識到應用教育的重要,在高中階段已提供應用資歷銜接的大學學位,令其成為主流教育的一部分。這是值得香港學習的。推行應用型資歷的同時,我們也要引入相應的評估制度,而非現時單一的中學文憑試,以純學術評分的機制,造成一試定終生、窒礙青年發展的情况。

    我認為香港中學各科目的課程也應該滲透應用教育元素,而不止限於現有的應用學科;中學或可相應地減少一些學術科目,令原本緊張的課程編排不至於再受壓力。我們須令學生對接收應用型知識感到興趣,擴闊年輕人視野,免除死背課本之苦。面對科技數碼年代,知識的追求不應只限於學術科目,年輕人出路料更為嶄新且多元。因此,我認為在中學階段也要引入生涯規劃的指導,改變一般人視應用教育為次等的看法,這將令年輕人可發揮潛能,且擁有一己所長。總的來說,我認為香港須推廣「應用教育」,以應付當前社會需要,以及為未來數碼年代作好人才儲備的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