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生地變「熟地」需時長?港土地供應足夠?

    2018-04-27

    文章原載《星島日報》2018年5月17日
    撰文: 劉振江 香港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

    shutterstock_227708230.jpg

     

    本港發展土地供應不足,帶出眾多民生及經濟問題。政府將解決土地供應問題列為施政重中之重,但創造合適發展土地「熟地」需要長時間及克服不同挑戰,包括城市規劃及不同審批要求,要有合適的理據支持;土地擁有權及使用情況,是否要收地、清拆以至重置現有設施;地盤是否要平整;及有否合適的基建支援(如交通),是否要收地及撥款興建設施等。

    仍欠4.4萬單位用地

    2017/18年起計10年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為28萬個單位,但已物色土地只可興建約23.6萬個單位,仍欠約4.4萬個單位的土地。房委會去年底表示已用畢所有「熟地」,須採用非「熟地」,令發展時間表有更多不確定影響。元朗橫洲第一期公營房屋發展為例:佔地約5.6公頃,預計建4000伙公屋單位。項目牽涉規劃及工程研究,改劃用途,收回私人土地,平整地盤及興建基礎設施等。研究始於2012年,原預計2024/25年入伙; 有關改劃2015年完成,但前期工程至今未能如期展開, 加上工程需時約6年(包括平整地盤需時逾2年),入伙時間將要延遲。

    shutterstock_451867414.jpg

     

    創造「熟地」挑戰多

    新界私人土地發展亦須克服不同規劃及基建挑戰,需時更長。去年西貢十四鄉換地項目為例,佔地約62.3公頃,預計建4730個私人單位。項目牽涉逾2500個私人地段,規劃及補地價過程費時約20年,預計項目發展包括興建道路及其他基礎設施需時約8年。上述例子反映創造「熟地」需長時間準備,亦需要基礎設施,更要克服眾多不同審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