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

    科技大潮不可擋 重塑香港各行業

    2020-03-24

    文章原載《明報》2020年3月24日
    撰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首席創新總監 張梓昌博士

    電腦運算和資訊傳輸速度與日俱增,加上數據儲存的成本下降,都為未來十年人工智能(AI)的急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然而,不少人對AI發展存疑,擔心會否出現「社會大洗牌」,砸爛「工人飯碗」,成為人類工作和生存的競爭對手。AI究竟是天使,還是魔鬼?盡管這話題爭議不斷,無容置疑的是AI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科技大潮不可擋 重塑香港各行業


    利用AI科技 成市場贏家

    資訊科技發達,以下情況不再是妙想天開:駕駛人士只需開啟流動應用程式,便能一覽附近停車場實時空置泊位的情況,省時便捷地駛至目標位置。

    客戶訂了大型傢俬,只需開啟流動應用程式,便能追蹤送貨員的位置,節省等候送貨的時間之餘,還可騰出空檔做其他事情呢!

    要提供這些便捷服務,有賴「實時資訊」(Real-time Visibility)科技,透過物聯網(IOT)將不同地點的裝置配置通訊晶片,令各點互聯互通,再把收集到的數據傳送至資料處理中心或雲端,進行實時分析和應用。「實時資訊」讓我們更能有效掌握資訊,靈活調配時間,令生活變得更輕鬆自在。

    今時今日,科技與我們息息相關。乘客候車時已經可以利用流動應用程式,得悉下一班車的到站時間,以便適時計劃行程。對於營商者來說,追求科技研發和落地應用,透過收集、處理和分析數據,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及早作出部署以滿足客戶需求,便可成為市場大贏家。

    由人腦到人工智能 捉市場大勢

    以零售業為例,利用科技達致智慧營商,往往是致勝關鍵。以往實體店的服務員需要牢牢記住客戶口味,包括其購物行為、顏色和款式的喜好,以及購買能力等,待新貨上架時才會主動聯絡客戶向他們推銷。而在科技帶動的網購熱潮下,當客戶瀏覽網站時,已把他們的購物喜好記錄下來。當客戶停留在個別畫面時,更會「彈出」其有可能喜歡的產品促銷方格。凡此種種都歸功於人工智能科技。相較實體店,利用網絡技術向客戶推銷,更能減少人為錯誤和主觀性,準確地作出商業部署。

    在人工智能的世界,數據量愈大,估算的準確性便愈高。中國內地市場規模龐大,不少零售業巧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依據不同省市收集瀏覽者的購物喜好、消費模式等,以便在存貨量作靈活安排,促銷之餘亦能加大現金流。此外,利用人工智能預測潮流和市場趨勢,以準確的生意眼光及早購入原材料,便能於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

    企業靈活變革 工業4.0促數碼化

    不過,擁有數據並不等於擁有一切,要懂得處理和分析,才能把握趨勢。因此,大數據的分析和相關技術的開發,會是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領域。

    為配合香港企業把握科技大潮,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聯同德國知名的Fraunhofer IPT研究所,推出了「工業4.0」顧問服務,協助企業靈活改革,制定智能發展的策略及目標。工業4.0運用「數據」整合產品「開發、生產、銷售與服務」,貫穿整條產業鏈,符合市場對個性化產品和服務的需求。

    推行工業4.0有賴各項科技元素,例如傳感器、物聯網、人工智能、雲端技術及大數據等。數碼化是工業4.0的入門,透過收集數據作精準的估算,從而早着先機,連接上下綫,作有效的採購和出貨,走在市場前端。

    目前推動香港科技發展的機構,包括大學進行的前期研究,從研究至落地一般需要五年時間;而企業或其他研發機構進行的研究,落地時間則為兩至五年;生產力局協助的客戶,其研發項目的落地時間一般為兩年。可見各機構在不同領域擔當着不同角色,各施所長。團結香港基金最近發表的《釋放香港科創潛能構建國際研發之都》報告,其中一項建議是「產、學、研」跨機構三方面合作。我也認同建議有助市場和研究機構建立溝通渠道,促進彼此間的互動,從而提升效益。

    科技發展需人才 增科企實習

    放眼未來,科技的終極應用目標是貫穿整條產業鏈,達致產業4.0,惠及各行各業。因應未來對科技和其他範疇的人才需求殷切,香港政府亦非常重視應用教育的發展。

    對於有不少商界人士認為不少香港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未能符合企業需要,往往要在職半年以上,經過培訓後才能切合要求。我個人認為大學教育本來便是全才教育,不必要為了某些行業或大企業的特別要求而改變。然而,若能在大學課程中給予同學到科技巨企實習的機會,令同學增長知識之餘,亦有機會了解職場運作,豐富個人體驗,對大學生畢業後盡快適應市場有莫大裨益。

    另外,科技教育也不應局限於主修科技學科的同學,而是所有學科的學生均需接受此教育。既然各行業都會接觸科技,在大學課程中,不同學科的交集是有必要的,攻商業的也要學科技,攻科技的也要懂商業。程度可不一樣,但同樣需要明白箇中運作。

    科技不礙就業 仍賴人腦判斷

    科技會否為人類帶來隱憂?有說人工智能可取代醫生、律師、會計師的工作,也會取代重複性的工序,即是不論哪一階層的工種,也有機會被取代。綜觀歷史發展,社會在變遷,人類生活也在改變,工種的改變和重塑亦是一個過程。從前的打字員,隨着電腦普遍應用,現時此工種幾乎絕迹,這就是轉型!

    我認為科技不會影響人類的就業機會。專業人士大可利用AI減輕其工作量,而工作中需要作出專業判斷的部分,仍有賴人腦智能。而香港社會也在轉型中。目前,零售業、金融業,部分交通運輸行業已較多應用科技。至於物流業的科技應用則仍較為滯後,有待開發。

    科技化發展勢不可擋,當前世界各地正爭奪科技人才。誰掌握科技,誰便能捷足先登,穩佔商機!香港社會各界在科技重塑行業的前提下應作思考,配合政府施政和教育培訓,定能相得益彰,引領香港科技發展走向世界前端。

    科技大潮不可擋 重塑香港各行業

    ▲ 對於營商者來說,追求科技研發和落地應用,透過收集、處理和分析數據,掌握市場發展趨勢,及早作出部署以滿足客戶需求,便可成為市場大贏家。(路透社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