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及老齡化

    免專業自主凌駕公眾 醫委權力應收回

    2019-05-24

    文章原載《香港經濟日報》2019年5月24日
    撰文 :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莊太量、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 劉佐德

    1447.jpg

    本港醫療系統人手不足,前綫醫生工作日益繁重,甚至連吃飯時間也要照顧病人,實在讓大眾感受「醫者父母心」。雖然醫委會日前放寬海外醫生免實習方案,但效果非常有限,與大量吸納海外醫生相距甚遠。

    縱有放寬方案 年只吸30海外醫生

    醫委會通過採納政府方案,即海外醫生在醫管局、衞生署或兩間醫學院工作滿3年,通過執業試後,可免實習,直接取得正式醫生牌照。放寬實習安排後,每年料有約30名海外醫生來港,但這相對於本港缺乏數千至上萬計醫生,真是杯水車薪。

    醫生業界一方面投訴工作量及壓力瀕臨「爆煲」,另一方面不願大幅放寬海外醫生到香港執業的門檻,難免令人聯想界別的「專業自主」,可能是實施「保護主義」的藉口。誠然,本港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影響每一個香港人的福祉。社會固然需要專業人士在保持本港醫生質素中把關,但不代表醫學界可以透過制度,控制本港醫生的人手供應,從而令業界人士得益。

    曾有醫生協會指醫委會變得十分「政治化」,偏離從臨床和專業角度。筆者認為醫療系統人手不足是政策問題,當然涉及政治,顯示「專業自主」與公眾利益呈現落差。如果醫生不足而令民生長期陷入困擾,政府應收回醫委會部分權力,才能有效解決。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香港人口將急速老化,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將會由2018年的17.9%,急速上升至2036年的31.1%。人口老化使醫護服務需求上升,情況在公營醫療機構尤甚。

    在公營醫院中,2016年每1,000名65歲以下人士使用1.9張病床,而65歲或以上人士則使用了10.5張,75歲或以上的使用率更高達15.7張。換句話說,未來20年多達120萬的新增65歲或以上人士,所需要的醫療資源將為65歲以下人士的5倍。

    引入海外醫生 急需拆牆鬆綁

    除本地需求外,香港的醫療系統需照顧外來需求。2018年超過6,500萬旅客訪港。此外,隨着內地發展迅速,很多年輕中產人士對高質素的醫療服務需求與日俱增,所以內地客也成為不少本港醫療中心的客源。

    現時本港14,290名註冊醫生正為740萬人提供服務,當中只有一半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卻需照顧超過80%的住院病人。在公營體系「迫爆」外,香港每1,000人只有1.9名醫生,數字既遠低於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數3.4,也落後於國際同儕,包括新加坡的2.4。

    面對醫療人手嚴重短缺,本地及海外需求急速上升,依靠「專業自主」解決問題形同坐以待斃。政府必須收回醫委會權力,大刀闊斧改變引入海外醫生政策,增加香港的醫生供應。

    星免試模式 設認可學院名單

    每個專業界別均有其獨特的知識範圍,筆者同意專業人士在監管業界人士操守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且不可取替,因為旁人根本不可能透徹了解業界運作。不過,讓專業界別享有「專業自主」的權利時,也不可凌駕公眾利益。

    以醫委會為例,本身大部分是執業醫生,代表的是業界利益。在處理引入海外醫生事件中,委員需要自然考慮業界利益為先,而非公眾利益,因此制度是存有極大的利益衝突。醫委會之前因否決所有放寬引入海外醫生的方案,泛民與建制罕有地團結一致,也曾提出私人條例草案,要求收回醫委會權力,加快引入海外醫生進度。

    在增加醫護人手上,政府雖然大幅增加大學醫科生學額,但培訓一名學生成為專科醫生,需要超過十年時間,遠水根本不能救近火。香港現時迫切地需要為引入海外醫生制度拆牆鬆綁。

    筆者認為政府可參考不同模式,如新加坡的免試模式,設立認可學院名單,容許他們的醫科畢業生到獲認可的醫院實習,然後成為正式註冊醫生;或者政府可恢復回歸前的制度,讓在英聯邦國家就讀醫科海外醫生,在本港免試執業。當政府可以掌控醫生人手供應的權力時,就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調節,以維持醫生質素及平衡供求。最近,新加坡將免試註冊醫生認可學院數目減少三分一,正正反映制度的的彈性。政府在人手足夠時,可調整海外醫生的執業門檻,既可保持醫生質素,又可保障本地醫生的利益。

    SING.jpg

    藉5G科技 為市民健康謀福祉

    在增加醫護人手供應外,政府也應善用現時發展一日千里的科技,並將簡單的醫療知識普及化,以減輕醫護人員的工作量。舉例說,現時不少睡眠窒息呼吸機已經具數據傳送的功能,患者在家中使用機器,其數據已經自動傳送至醫院,讓醫生參考。由騰訊牽頭企鵝醫院,提供綫上諮詢及健康評估,綫下進行面診、檢查、治療、隨診完成就醫流程,有助解決患者就醫難及醫療資源分配不平衡等問題,更令業界帶來巨變。

    隨着5G技術及科技的發展,政府應使用更多可提高效率的技術。另外,政府應多製作一些醫療指南,並積極推廣,讓患者可以更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解決方案,省卻醫生在診症的解釋時間。

    「不為良相,願為良醫。」是出自宋朝政治家范仲淹的名言,意思是指如果人們擁有改變世界的志向,可在丞相及醫者二擇其一。因為前者以仁愛之心治理朝政,改善人民生活;後者以仁愛之心救助患者,則可救回寶貴人命。在解決香港現時的醫療系統問題上,筆者期望從政的人士與醫生也應安守本份,為市民的利益及健康謀最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