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政策研究報告發布會

    2021-09-15

    《跨界人才政策 產學資歷互通》
    團結香港基金發布人才競爭力研究報告

    【2021年9月15日,香港】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以《跨界人才政策 產學資歷互通》為題,發布最新一份教育政策研究報告。報告認為,香港教育制度未來應加強業界與院校結合、搭建有效升學就業階梯,支持多元人才發展,才能夠適應瞬息萬變的知識型經濟形態。報告建議政府透過制定人才政策、革新資歷認可機制、優化撥款制度三個方面,提升香港整體的人才競爭力。

    報告指出,再工業化和數碼化加劇了國際人才競爭,香港教育必須與時並進。為使所有年齡階層的在職人士都能夠擁抱時代進步帶來的新機遇,社會有需要重新思考教育的角色和方向,突破職前學習的傳統思維,推動終身學習文化,培育與市場需求接軌的技能,才能夠為更多人搭建社會上流階梯,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產學錯配、持續進修文化薄弱,拖累香港人才競爭力

    國際管理發展學院《2020年世界人才排名》顯示,在63個國家和地區中,香港人才排名第14位,低於2016年的第10位;同期新加坡卻從第15位上升至第9位。香港人才競爭力下滑的其中一個原因,在於人才供應與市場需求之間出現錯配:香港工業總會的研究顯示,58%企業表明,人才短缺是企業升級轉型的最大掣肘;另一研究亦顯示,高達75%僱主表示難以招聘具合適技能的人才。

    報告指出,香港的教育制度未能提供靈活、多元化的持續學習渠道,持續學習參與率多年來仍停留於20%左右,大幅落後於新加坡的49%;目前香港的持續進修開支僅佔教育公共開支總額的0.5%,約相當於英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家平均數的十分一。與此同時,相對於增加持續進修承擔,協助在職人士升級轉型的全球趨勢,香港卻一直未能改變公眾對於持續學習作為閒娛活動的觀念,進而未能把學術、應用及產業資歷有效銜接,搭建貫通業界資歷和學界資歷的「立交橋」。

    為此,報告就管治架構、資歷認證及資金分配三大範疇,針對不同行業的特性,一共提出了14項政策建議,期望建立一個多元、靈活的人才培育制度,以迎合未來社會的需要。


    一、優化管治架構,制訂人才政策,推動升級轉型

    香港欠缺全面的人力資源策略,未能支持產業升級轉型,嚴重限制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為保持經濟及人才的長遠競爭力,報告建議政府統籌官商學三方,就產業發展與人才需求訂立藍圖;同時優化由政務司司長主持的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協調各政府部門按相關產業藍圖,預視技能需求,將經濟規劃轉化為教育及人力資源政策。整個過程要以目標為本,擴大業界參與,並充分考慮毗鄰地區,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環境,以拓寬人才發展的空間。報告亦建議政府就行業轉型設立專責部門,推動院校及企業緊密合作,引領教育發展。

    報告認為,人才政策可為推行終身學習定下清晰目標,推動全民升級轉型。香港終身學習文化薄弱,公營機構包括僱員再培訓局、職業訓練局等受資源或定位所限,未能為所有在職人士提供受資助、具專業認可的課程。報告建議政府全面審視相關機構或計劃的定位,整合課程內容和財政資源,提升機構的權力和職能,以推動終身學習,提升人才競爭力。

    二、革新資歷認可機制,打通升學就業資歷階梯

    靈活的資歷認證機制對於人才發展非常重要。各行各業需要將學術、應用及業界資歷結合,建立升學就業的晉升階梯。報告認為,課程的質素保證和撥款機制,應着重學習成效而非入學成績,建議將副學位以才能為本的收生比例由目前5%提高至30%,應用學位先導計劃則提升至50%。

    報告認為,業界及院校應該增加課程設計、評審、授課等方面的合作,令學術資歷與行業標準透過資歷架構得以真正融合。商會、院校、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應傾力合作,由商會及僱主識別業内的關鍵技能,讓院校提供相應課程及職場學習經驗,讓學生能夠學有所用。政府應該以身作則,牽頭將資歷等級納入人才招聘、晉升、採購及發牌等要求之中,鼓勵業界跟從,確保學習成果獲得本地乃至區域内僱主的認可。同時,隨着教育科技急速發展,碎片化的學習模式成為持續進修的重要一環;業界的微證書課程及企業内部培訓,也可以與院校學分或微學士、微碩士等學術資歷掛勾,結合資歷認證、就業能力及學術要求。

    跨境資歷互通及商校合作不但能支援青年發展,更能響應國家的教育發展規劃。報告建議,評審局應與内地資歷評審機構及立足內地的香港企業,共同建立大灣區資歷架構互認機制,為青年創造更廣闊的升學就業空間。

    三、建立撥款機制,促進全民升級轉型,滿足未來技能需求

    香港的教育公共開支由正規及學術型教育所主導。然而,在知識型經濟之下,尤其是在經濟轉型之時,不斷學習新技能、自我增值,對保持人才競爭力相當重要。政府必須多管齊下,帶動終身學習文化,引領社會升級轉型。報告建議政府向18至65歲的市民提供10萬港元終身技能發展補助金,供他們修讀與專業發展相關課程。政府同時需檢討持續進修基金的課程種類及申請資格,針對行業需求,製造誘因提高使用率。除此以外,報告亦建議政府檢討「指定專業/界別學習資助計劃」(SSSDP),透過審查機制增強計劃對未來技能的針對性,根據課程成本增加對自資院校的支援,支持具殷切人才需求的自資院校課程,以及兼讀制課程,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為了推動業界更廣泛地參與社會技能提升,報告呼籲政府提供財政誘因,如補助金、稅務減免及缺勤薪金補貼等,以鼓勵業界在課程設計、營辦,及評審過程中的參與,支援中小企採納業界技能框架,提供更多持續專業培訓。

    重新思考教育定位,支持社會可持續發展

    報告指出,香港正處於產業升級及人才發展的十字路口。革新教育制度,支持每個人在不同人生階段持續增值,才能構建學習型社會,支持知識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報告提出的多項建議,期望建立靈活多元的升學就業階梯,提升香港人才的競爭力。

    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黃玉山教授表示:「在傳統的學習架構中,學術型教育體系與應用技術教育體系雙軌並存,『河水不犯井水』;兩者之間缺乏了一條「立交橋」,讓學習者可以在課室及職場之間實現多階進出,迎接未來的挑戰。」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表示︰「在全球經濟升級轉型的浪潮下,各國都在加大技能培訓方面的資源投放,香港的人才競爭力排名已經響起警號,社會必須重新思考教育的方向,為每一位市民提供終身學習的資源和機會,才能夠確保香港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中保持優勢。」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先生表示︰「教育與人力資源密不可分。政府的規劃不能停留在高層次委員會,而需轉化為全面的產業發展及人才藍圖,才能推動社會及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更多人創造發展機遇。」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先生表示:「現時香港終身學習的資源僅佔教育開支的0.5%,遠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我們建議為每人提供10萬元終身學習發展補助金,加快個人的技能提升,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跨界人才政策 產學資歷互通》人才競爭力研究報告:
    中文版:https://bit.ly/3BXMCD0
    英文版:https://bit.ly/3lmfYnR
    網上發布會:https://youtu.be/kYSN0ZEuBHs?t=248

    鄭李錦芬女士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指出,香港的人才競爭力排名已經響起警號,社會必須重新思考教育的方向,為每一位市民提供終身學習的資源和機會,才能夠確保香港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中保持優勢。
    黃玉山教授
    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香港都會大學榮休校長黃玉山教授致辭時表示,在傳統的學習架構中,學術型教育體系與應用技術教育體系雙軌並存,兩者之間應設有「立交橋」,讓學習者可以在課室及職場之間實現多階進出。
    郭凱傑
    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先生建議政府向18至65歲的市民提供10萬元終身學習發展補助金,加快個人的技能提升,支持經濟轉型升級。
    團結香港基金發布人才競爭力研究報告
    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香港都會大學榮休校長黃玉山教授(左三)、香港職業訓練局執行幹事尤曾家麗女士(右三)、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副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陳仲尼先生(左二)、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和資歷架構督導委員會主席葉中賢博士(右二)、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先生(左一)於座談環節探討社會各界深入合作,建設香港未來發展的人才庫;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先生(右一)擔任座談主持。
    團結香港基金發布人才競爭力研究報告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最新一份教育政策研究報告,題為《跨界人才政策 產學資歷互通》。圖示:香港研究資助局主席、香港都會大學榮休校長黃玉山教授(右四)、團結香港基金總裁鄭李錦芬女士(左四)、香港職業訓練局執行幹事尤曾家麗女士(左三)、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副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陳仲尼先生(左二)、香港工業總會名譽會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和資歷架構督導委員會主席葉中賢博士(右三)、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外務)黃錦輝教授(右一)、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先生 (右二)、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郭凱傑先生(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