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團結卓爾論壇」系列 ​​​​​​​

    2021-03-04

    填海解密 解香港之急


    土地缺乏,蝸居天價;貧富懸殊,向上流動舉步維艱。但經濟低迷之時,正是推動基建發展經濟的良機。填海造地可為經濟復甦注入動力。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舉辦第十五場「團結卓爾論壇」,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先生擔任論壇特別嘉賓並致辭。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先生以「填海解密  解香港之急」為題主講,與其他嘉賓為大家解開填海迷思,鞏固香港根基,為構建更美好的香港做好準備。

    發展基建振興經濟  盡快開展填海建屋

    實業家胡應湘早年積極參與發展內地基建,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在珠三角地區投資廣深高速公路、虎門大橋、深圳羅湖以及皇崗口岸等多個標誌性工程項目。他更前瞻性地提出興建港珠澳大橋,促進港人到內地投資並發展珠三角經濟,是港商北上的「先鋒」。

    憑著多年的基建發展經驗,胡應湘分享說,中國在過去40年積極投放資源在大型基建,透過建設橋樑、高鐵以提供完善的全國交通網絡,才讓經濟民生發展騰飛。反觀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得約170呎,遠遜於台灣、上海、新加坡等臨近地區,更連續多年被列為全球樓價最難負擔的城市。胡應湘直言,「近年劏房、納米樓盛行,年輕人置業天方夜譚,專業人士都負擔不起」。

    香港正值經濟下行周期,是推動基建發展的良好時機。胡應湘引述包括新加坡、深圳前海在内,世界各地政府填海的成功例子,指「如果香港想要改進下一代的房屋問題,就要盡快開展填海、建屋」。

    料創造數千億財政收入 「明日大嶼」改善住屋民生

    政府在2018年提出「明日大嶼願景」項目,在東大嶼水域興建面積達1,700公頃的人工島,興建房屋供110萬人居住。胡應湘贊成特區政府在東大嶼水域填海造地,希望香港社會接納大型填海項目,「只有覓地興建公屋,來一次財富轉移,生活成本降低,香港才有希望」。他續指,東大嶼水域是適合填海的良好選址,除了水域較淺,附近芝麻灣山頭可以供應填料,地理位置亦毗鄰九龍及香港島,能成為連接港島及新界的策略性交通基建項目。

    胡應湘強調,填海絕非「倒錢落海」,更會為庫房帶來財政收入,給市民締造更宜居環境。他解釋道,假設「明日大嶼」項目提供的公私營房屋比例為六四比,以私樓地價每平方呎5,000元推算,政府單是出售私樓用地,已可創造數千億元的收入。他直指,如果政府不造地,年輕人將會難以「上車」,一旦實際人口增長較預算為多,政府屆時面對的困難將會非常嚴峻。

    香港必須填海才能與深圳競爭

    一河之隔的深圳於去年成立40周年,全國人民見證著深圳高速發展的奇跡。胡應湘表示,如果香港要與深圳競爭,就一定要填海,香港只有增加更多土地,才可徹底解決居住問題,讓年輕人有希望。他認為香港有人才、資本和技術,填海造地是解決土地問題最便宜的方法。

    胡應湘總結說,「明日大嶼」是具前瞻性的長遠投資,不但能帶來可觀的賣地收入以及1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更能在經濟下行時發揮逆周期作用,透過基建項目帶動企業積極投資,創造多個基層與專業職位,維持社會整體就業,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填海解密  解香港之急》
    重溫網上論壇: https://youtu.be/bPCfR2xYTH8?t=345 

    黃偉綸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先生致辭時表示填海是唯一增加土地來源的方法,改劃用地、新發展區以及收回棕地等並不能增加土地總量。填海對市民及經濟活動的影響相對較小。
    胡應湘
    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先生應邀出席團結香港基金舉辦的「團結卓爾論壇」,分享填海造地如何鞏固香港根基,為構建更美好的香港做好準備。
    團結卓爾論壇 胡應湘
    論壇邀請到合和實業有限公司主席胡應湘先生(中)、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兼任教授及院長資深顧問陳家強教授 (右二)、華懋集團行政總裁蔡宏興先生(左二)、hpa何設計主席何力治先生(左一),一同探討填海造地帶來的社會及經濟效益;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先生(右一)擔任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