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2020-07-28

    棕地緣起有因 物流業發展亟待支援

    【2020 年 7 月 28 日,香港】  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今天發表新一份題為《「棕」合持續發展   「地」利現代物流》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報告指香港物流業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加上基建投資落後,令本港物流業優勢漸失。此外,由於支援物流業的用地長期供不應求,迫使營運商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租用新界空置農地進行物流作業,從而導致「棕地問題」的出現。

    報告建議政府分別從「硬件」及「軟件」兩方面著手,提供全面的基建及政策支持,包括在四個策略性位置,建設物流樞紐以及連接的交通基建,另一方面亦要制定產業政策,成立專注策略性產業發展的法定機構等,以推動本港物流業持續發展。

    香港物流業優勢漸失 競爭力落後新加坡

    貿易和物流是香港四個主要產業之一,佔本地生產總值的 21.2%,並貢獻了 18.6%的就業職位,重要性不言而喻。

    隨著生產及消費模式的改變,物流業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日益重要。一方面,產品由不同國家的廠商製造,物流成為連接各工序的重要紐帶。另一方面,近年電子商貿蓬勃發展,消費活動逐漸從線下轉至線上,物流服務方便貨品直遞買家府上。

    儘管香港作為傳統物流樞紐具有多項優勢,包括戰略性的地理位置、卓越的交通網絡、高效的海關運作、自由港地位等等,但由於政府欠缺長遠規劃,政策配套支援不足,再加上土地供應持續短缺,種種限制令香港物流業優勢漸失。

    根據世界銀行 2018 年物流表現指數,香港位列全球第 12 位,較 2016 年下降了三位,落後於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翻查過往的規劃紀錄,早在 1990 年代,政府已擬定於屯門西地區和洪水橋一帶,建設支持海運和港口業的後勤用地,但最後有關規劃未能得到系統性落實,而過往規劃的十號貨櫃碼頭,以及小蠔灣物流園等項目,最終亦被棄置。

    葵青貨櫃碼頭周邊逾四成港口後勤地未盡其用

    基金會的分析顯示,香港港口堆場面積與貨櫃吞吐量之比例,在全球十大港口中排名倒數第一。由於港口轉運業務佔比與日俱增,令堆場面積有限的問題更為棘手。此外,分析亦指出,在葵青貨櫃碼頭周邊的港口後勤用地中,目前逾 40%未盡其用。雖然五年前政府曾對其中若干地塊進行了長遠用途規劃,但是大部分規劃至今仍未獲落實。

    物流空間供不應求 營運商被迫佔用新界棕地

    報告發現,本港物流空間根本無法應付行業需求。在 2009 至 2018 年間,貿易及物流業貢獻的本地生產總值增長了 51%,但本地已發展工業土地面積只錄得 8%的輕微增幅。過去十年,私人貨倉供應量更出現斷層,空置率不斷下跌,設施租金持續攀升。另一方面,營運商需要寬敞、高樓底的物流空間,以及直達各層,擁有出入斜路的便利設施,但現存的分層工廠大廈設計,並不能滿足現代物流業的需求。

    由於工業用地供不應求,營運商只能在新界尋找可負擔的替代空間,被迫在不少欠缺規劃及配套的土地上進行物流作業,形成了社會上對棕地問題的不滿。目前,在1,414 公頃有活躍經濟作業的棕地中,有 46%正支援物流相關行業的運作。未來,隨著新發展區和其它新界發展項目的推行,不少棕地將會被逐步收回。報告預測,截至2030 年,將有 390 公頃棕地被收回作住宅在內的其它用途,供物流等行業使用的土地將會出現負增長。

    基金會認為,香港現時不單是住宅用地短缺,支援各類經濟產業及就業的用地也持續短缺。長遠來說,政府必須做好規劃,坐言起行,大面積增加土地供應,並提供足夠的交通基建配套,才可以在滿足市民居住需求的同時,確保有足夠的土地發展各項重點產業。

    基金會認為,政府應適時為物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出路,並從「硬件」及「軟件」兩方面提出五大政策建議

    硬件
    建議一:發展專用物流樞紐

    因應未來策略性產業的需求,政府應在新界發展專用物流樞紐,以消除目前無序發展棕地對環境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並透過有規劃的重置安排,重新規劃棕地用作包括住宅在內的其他發展。

    因此,基金會建議於新界四個策略位置建立物流樞紐。第一個是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該地毗鄰香港國際機場,同時亦是港珠澳大橋在香港的落腳點,是連接大灣區與世界的雙門戶。第二個是龍鼓灘和屯門西地區,即將通車的屯門赤臘角連接路與機場相連,正在草擬的屯門西繞道亦可連接新界西北,是機場物流後勤地的理想選址。第三個是新界西北地區,為港深西部公路的落腳點,亦可成為深港物流「西進西出」的集散地。第四個是新界北地區,此區有即將開幕的蓮塘香園圍口岸,接駁深圳東部高速,為另一「東進東出」陸路物流樞紐。

    基金會認為,上述物流樞紐位置具策略性,可加強香港物流業與大灣區和世界的聯繫,為空運物流、電子商貿、港口後勤等相關行業提供多達 930 公頃的產業用地,容納近 125,000 個職位。發展上述物流樞紐的關鍵,是做好相關公路和鐵路等基建配套,包括 P1 公路、屯門西繞道、11 號幹線、未來連接中部水域人工島的道路及新的跨海鐵路等。

    建議二:改革產業用地分配機制

    為確保物流樞紐土地能公平分配予中小企及棕地作業者,基金會建議政府重新考慮相關的土地分配機制,改變價高者得的一貫競投做法。此外,基金會亦建議物流樞紐由一個專責的法定機構管理,以協助業界升級轉型。

    建議三:遷置葵青貨櫃碼頭

    基金會 2017 年發表的報告《重啓大型填海 共建美好家園》曾建議將葵青貨櫃碼頭遷往遠離市區,位於長洲南的人工島,亦有專家建議,在香港水域外西南的島嶼興建大型港口。搬遷碼頭可以創造機會,對港口基建進行現代化升級,建設如同新加坡大士港、上海洋山港的現代化設施,並藉此整合大灣區內各主要港口。

    遷置貨櫃碼頭還可騰出市區核心地帶的寶貴土地。葵青貨櫃碼頭連同周圍的工業用地,再加上政府建議的青衣南填海區,合共佔地近 790 公頃。這些土地坐落於市區核心地帶,交通網絡完善,適合用作住宅及其他用途,以滿足經濟發展及民生需求。

    軟件
    建議四:進行經濟策略檢討及制定產業政策

    由於缺乏定期的經濟策略檢討及行業發展藍圖,政府各部門對產業政策的支援有欠協調。相比之下,新加坡每十年便會召集經濟策略檢討委員會,商討未來經濟發展策略及制訂行業藍圖。

    故此,基金會建議政府定期進行經濟策略檢討,並制定產業政策,以促進物流等策略性產業的發展。明確的經濟策略及行業藍圖,亦將為土地用途規劃提供更清晰的指引,從而適時有序地滿足策略性產業的發展需求。

    建議五:成立專注策略性產業發展的法定機構

    基金會建議政府成立一個法定機構,專責推動物流業等策略性產業發展。雖然現時業界已有不少組織和機構,惟大部分僅屬諮詢性質,缺乏資源及行政權力,無法在政策層面落實業界的建議。

    政府可考慮升級香港海運港口局、香港物流發展局及香港貿易發展局,或將之整合為專責策略性產業發展的法定機構,以協助物流及其他策略性產業的持續發展。新成立的法定機構若配備開發產業用地的權力,並擁有獨立的財政資源,在促進行業發展方面將事半功倍。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表示:「新冠疫情和地緣政治角力正在改變當今世界的貿易和供應鏈格局。為了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政府應適時肩負責任,以社會及業界的整體利益為導向,及時採取行動,從而維護香港在世界貿易及物流版圖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地位。」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出,「市民不僅要安居,還要樂業。政府在不遺餘力開闢更多住宅用地的同時,也需確保有足夠的土地發展香港的策略性行業。我們需要有前瞻性的產業政策和長遠的土地用途規劃,並適時為物流等策略性行業提供足夠的土地和配套設施,支援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棕」合持續發展   「地」利現代物流》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
    中文版: https://bit.ly/3hFltul
    英文版: https://bit.ly/2CPP0Tl

    香港各地區的棕地分布地圖

    香港各區棕地分佈地圖

    物流樞紐建議選址之一︰龍鼓灘和屯門西地區
    觀看影片: https://youtu.be/nSzd_bgkGXE

    《「棕」合持續發展   「地」利現代物流》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發布會:
    網上發布會: https://youtu.be/oU3JUH94puA?t=283 

    棕地緣起有因 物流業發展亟待支援
    團結香港基金今天發表題為《「棕」合持續發展 「地」利現代物流》的土地房屋政策研究報告,圖為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右)及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左)。

     

    棕地緣起有因 物流業發展亟待支援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黃元山表示政府需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以社會及業界的整體利益為導向,及時採取行動,維護香港在世界貿易及物流版圖上不可或缺的角色和地位。

     

    棕地緣起有因 物流業發展亟待支援
    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葉文祺指出政府需要有前瞻性的產業政策和長遠的土地用途規劃,並適時為物流等策略性行業提供足夠的土地和配套設施,支援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