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業倡議報告

    2018-09-10

    《轉機乍現 星光再起》

    香港電影業倡議報告

    【2018年9月10日,香港】 團結香港基金(下稱「基金會」)發表題為《轉機乍現 星光再起》的香港電影業倡議報告,建議透過政策促進電影融資、電影製作、電影發行及推銷三大範疇,讓香港電影業能更放異彩。

    多年來港產片有一定本地觀眾支持,而近年香港電影業更是人才輩出;加上內地市場快速成長,票房收入由2012年的27億美元,短短五年間激增近兩倍至79億美元,相當於全球票房增長的九成,成為世界電影票房火車頭,事實上,截至2018年7月,刷新內地票房的前十名影片中,香港的合拍電影便佔了四部;而外國大型電影公司積極進軍內地,亦為香港的電影業帶來了眾多機遇;以上種種因素,均是值得港人對電影業前景感到鼓舞的原因。

    八大建議 支援香港電影

    因應本港電影業的發展優勢及機遇,團結香港基金提出八項建議支援香港電影產業,包括大幅注資並優化電影發展基金;增加電影融資渠道,從而建立更企業化、制度化的電影產業;優化本地片場,善用大灣區的電影製作資源;提供後期製作器材資助;加強電影教育,培訓電影人才;建立「香港品牌」,拓展國內外和本地市場;政府應爭取放寬中港合拍片要求;以及擔當外國電影進入中國市場的顧問。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表示,亞洲電影近年發展蓬勃,韓國電影屢創佳績,適逢內地電影業急速發展,使外國電影龍頭企業亦聚焦內地和香港市場,為香港帶來難得的機會。香港必須制定合適的政策,讓香港新舊電影人才有更大的舞台和發揮空間,重新為香港電影業注入動力,令香港再成為「國際電影大都會」。

    根據基金會的研究成果,現時電影發展基金的首部劇情電影計劃、電影製作資助計劃及融資計劃正面對四個主要問題,包括申請手續繁複;未有資助網絡電影;製作預算上限過度嚴謹,資助金額有限,以致片種類型不夠多元化;而不同計劃之間銜接性不足,亦未能為年輕電影人才提供持續支援。

    KCC09483%20560%20380.jpg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先生(左)及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水志偉先生(右),發表題為《轉機乍現 星光再起》的香港電影業倡議報告。

    簡化申請手續 提高資助金額

    針對這四個問題,報告建議政府簡化該基金現時的申請手續,例如容許成功申請者簽約時無須另設新公司及銀行帳戶,並追貼網絡電影發展趨勢,積極考慮支持網絡電影的製作。為了培育新晉電影人才,報告建議復辦電影製作資助計劃;並針對資助計劃、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和電影製作融資計劃,提高資助金額;同時增加資助的名額;並提升計劃之間的銜接性,使新晉電影人才能持續出產電影作品,分階段逐漸減低對政府政策的依賴,最終能獨當一面。

    提升「香港品牌」 延長FILMART舉辦期

    資金扶助以外,重塑香港電影品牌亦是至關重要。現時香港每年舉辦為期四日的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是亞洲影視首要的商貿平台,足以與康城影展的電影交易市場和美國聖莫尼卡美洲電影交易會鼎立。報告建議,延長FILMART舉辦時間,並同期舉辦如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的大型電影活動,提高「香港品牌」在國際間的知名度,同時為FILMART加入更多專業電影融資服務,例如完片擔保;並建議設立香港電影博物館,推廣香港文化和品牌,增加文化軟實力。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水志偉表示,政府需要投放更多資源,爭取在海外影展及交易會上,設立香港影片推廣區,向各國業界人士推銷香港電影。他認為可以參考南韓及佛山政府的做法,研究設立「香港取景拍攝資金補助計劃」,吸引外地公司,在本港取景拍攝電影,除為香港電影工作者提供更多工作機會,亦可吸收外國製片技術,更可推廣本港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