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醫療及老齡化

    先解本地醫生荒 才談醫療旅遊機遇

    2018-02-26

    文章原載《香港經濟日報》2018年2月1日
    撰文: 黃元山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曾聖宇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

    shutterstock_741760333.jpg

    主角患上絕症,經歷生離死別,然後家人決定花錢送他/她到外國診治,是電視劇的老梗情節。

    過往熱門醫療地點是歐美國家,但近年不少亞洲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等地的醫院推出各式各樣的醫療服務,從身體檢查、高質素的整容手術、較複雜的關節和心臟手術都一應俱全,吸引大量「旅客」到訪。而部分醫院病房以酒店式設計,讓人接受醫療服務時如同享受假期,這種結合「醫療」和「旅遊」的新模式稱為「醫療旅遊」。有見香港的旅遊業根基紮實,醫療服務水準亦舉世知名,我們具有潛力發展成為醫療旅遊都會嗎?

    內地生活提升 高質醫療需求增

    香港人的平均壽命為全球最高、幼童死亡率為全球最低、擁有兩所位列全球前50名內的大學醫學院、香港中文大學開設全亞洲首間微創醫療技術培訓中心,被視為該行業的前瞻者。而嚴謹、完善的醫療監管制度以及醫護人員的專業操守等,令人對香港的醫療水準及服務更加肯定。

    隨着中國內地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及經濟發展令內地人的生活水平提升,對高質素醫療服務的需求同時大增,正是香港成為醫療旅遊都會的機遇。現時,中國的60歲或以上人口高達2.22億人,預計2030年增長至3.5億人,內地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另外,中國內地的中產階層人口已突破一億人,生活質素的改善,令人理所當然對醫療服務的質素和要求相對提高。

    香港除了醫療水準出色外,更擁有語言相通、地理鄰近、交通費用相宜的優勢,從廣州、上海、北京等高收入城市出發,4小時內可到達香港,時間不充裕的人甚至可以即日來回香港接受簡單身體檢查和醫療診治。因此,對內地人而言,香港是比起其他亞洲地區的更佳的「醫療旅遊」選擇。

    低估缺醫生 倘追獅城需3千人

    另一方面,香港被譽為「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2016年整體訪港旅客數目達5,670萬人次,其中內地旅客數目達4,278萬人次。在成熟的旅遊業基礎上,推動醫療旅遊自然事半功倍。同時,醫療旅遊可以為旅遊業注入活力和特色,提升競爭力。

    雖然香港擁有以上成為醫療旅遊都會的優勢,但現時香港醫療系統的容量嚴重不足,公營醫療系統負荷過重,例如病床供不應求、醫生不足……而且香港的長者人口在未來20年將增加超過一倍,人口老化問題加劇醫療系統的負擔。若果大力推動醫療旅遊,只會進一步拖累公營醫療系統。

    HKET_1.jpg
    圖表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那麼香港醫生人手有多短缺呢?香港政府在2017年為未來的醫護人員供求作了一份推算研究,推算得出2030年全港將缺少約1,007名全職醫生,相當於醫生總數的6.8%(圖一)。

    HKET_2.jpg
    圖表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然而,筆者認為這推算研究低估了現況的嚴峻性。例如,該推算指出香港目前缺少約285名全職醫生(2.4%),這是顯然不合理的。現時,香港每1,000人只有1.9名醫生,遠遠落後於新加坡(2.3)、美國(3.3)、英國(3.7)、德國(5.8)等地(圖二)。假若香港要追上新加坡,便需要立即增加約3,000名醫生,超出政府推算指出的285名醫生幾乎10倍!這還未考慮到香港的長者人口佔比較多,對醫生的需求肯定更高。

    shutterstock_746784682.jpg
    KK Women's and Children's Hospital, Singapore

    培訓醫生需時 輸入專才近乎零

    HKET_3.jpg
    圖表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由2000年起,香港人口增長了8.6%,但公立醫院病床卻減少了4.6%(圖三)。在2017年夏季的流感高峰期期間,醫管局指公立醫院整體內科病床的平均使用率為112%,其中威爾斯、伊利沙伯、聯合及屯門醫院的內科病床使用率更超出該水平。屯門醫院更坦言因人手不足未能加開病房。

    而且,因為醫生人手不足導致專科門診新症的輪流時間太長的問題同樣嚴峻。現時,香港9成專科新症的輪侯時間最高可達134星期,遠超新加坡的9成半專科門診新症輪候時間不超過17星期。根據醫管局調查,現時約有8成病人見醫生時間少於10分鐘,而逾3病人與醫生見面時間不足5分鐘。所以現時香港的醫生短缺率真的只有2.4%嗎?

    HKET_4.jpg
    圖表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醫生人手嚴重不足導致的問題一直存在,根本不可能再分配醫療資源服務旅客。屆時醫療旅遊只是紙上談兵,本地人求醫亦會難過登天!可是,我們沒有解決問題的快捷方法。因為培訓普通科醫生需時7年,培訓專科醫生更長達13年。而香港引進外地醫生的數量少之有少,香港公立醫院中幾乎沒有外來醫生(圖四)。若香港有意推動醫療旅遊,有關當局必須把有關考慮反映在醫生需求推算之中,得出更能反映現實供求的研究結果,再用作長遠規劃。

    大增醫療容量 旅業經濟注活力

    香港旅遊業根基紮實,醫療服務質素及水平值得信賴,可是醫療系統的人手短缺問題嚴峻,令香港未能把握發展醫療旅遊的優勢。當局應認真思考解決方案,大幅增加醫療容量刻不容緩,先保障香港市民的醫療服務水平,後讓香港發揮優勢,把握機遇發展醫療旅遊,為旅遊業注入活力,同時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令香港經濟更多元化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