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醫療及老齡化

    醫療系統求才若渴 廣招醫生大勢所趨

    2019-05-02

    文章原載《明報》2019年5月02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 韓卓妍

    bn.jpg

    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5 月8 日將再討論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執業安排。香港醫生人手問題又一次成為各大媒體關注的風口浪尖,特首林鄭月娥、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醫生組織成員、立法會議員等多次開腔回應。雖然在執行細節未能得到完全共識,但修改非本地培訓醫生免實習執業安排似乎事在必行。可是,在全球醫療求才若渴的大趨勢下,僅此修改是否能夠引入足夠人才,為本港嚴重醫生人手短缺紓困?

    全球面臨醫生短缺

    世界衛生組織早已指出,醫生短缺是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最近亦有針對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成員經濟體的醫療人力推算顯示,32 個OECD 成員經濟體將在未來20 年共缺少近40 萬名醫生。

    全球面臨醫生短缺,香港亦不能置身事外。事實上,香港醫生人手一向遠遠落後其他先進經濟體。數據顯示,現時香港每1000 人口當中,只有1.9 名醫生,比較德國6、英國3.7、美國3.4、新加坡2.4 及OECD 的平均數3.4,香港尚欠缺數千至上萬名醫生。香港公私營分配別具「特色」,醫生人手不足在公院尤其嚴重,公院醫生的增長每每未能追上服務需求及工作量的上升。恐怕在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負荷激增之下,公院醫生人手不足只會繼續惡化。

    面對醫生短缺,先進國家在培訓本地醫生同時,更積極地聘請非本地培訓醫生,使非本地培訓醫生成為其醫生人手供應的重要來源。2018 年英國有約7000名本地培訓的新增註冊醫生,而非本地培訓的新增註冊醫生為約8000 名,即是超過一半新增註冊醫生為非本地培訓。2017 年新加坡大部分的新增醫生(有條件、臨時、暫時註冊)亦為非本地培訓醫生,同時非本地培訓醫生所佔總醫生的累積比例由2011 的36% 升至2017 年的42%。反觀香港,在1996 年《醫生註冊條例》修改後,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新增註冊醫生所佔比例卻反其道而行,種下了醫生人手不足的遠因。香港要脫離這個困局,效法國際做法,吸納合資格的外來醫生,似乎是短期內唯一可行辦法。

    現行措施和改革方案的反思

    至目前為止,非本地培訓醫生只能透過「考試」途徑才能來港成為正式註冊醫生;另一條「免試」途徑,雖然某程度上允許他們在港執業,但不能晉身正式註冊醫生行列。無論是「考試」或「免試」途徑,均應引入更大彈性,才能吸引更多非本地培訓人才來港執業。

    有幸,醫委會就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商討了不同的方案。據了解,最新的「第五方案」建議要求已有專科資格、現時以有限度註冊在醫管局、衛生署或大學醫學院工作的非本地培訓醫生,通過本港執業試後,要完成一定年期的臨牀工作,才可豁免實習要求。

    新方案某程度上提升了現行「免試」與「考試」途徑的銜接,並確保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公營醫療機構或大學醫學院服務指定年期。可惜新方案仍只針對已有專科資格的非本地培訓醫生及其實習安排。翻看醫委會早前提供的數字,截至2018 年12 月31 日,全港124 名有限度註冊醫生當中只有19 名是在香港的註冊專科醫生。倘若有限度註冊醫生只有小部分有專科資格,而該情况不變,那麼醫委會現時的方案未必能讓大部分有限度註冊醫生受惠。况且,改善醫生人手問題,非專科醫生的角色也不可缺少。

    加上,實習安排只是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執業重重關卡其中的一個。團結香港基金就醫生人手短缺發布的研究和一些有意在港執業的非本地培訓醫生指出,現行「考試」或「免試」途徑未如理想。例如「考試」途徑方面,除了考試前後實習安排,便是欠缺清晰的考試範圍及友善的考試安排。「免試」途徑方面,聘請機構慣用較低職級和薪金聘請有限度醫生,並且晉升機會低。由此觀之,有效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人才不單需要改善已有專科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的實習安排,還需多管齊下的方案。

    142.jpg

    多管齊下引入優秀醫生

    就「考試」途徑來說,團結香港基金建議為提供執業試詳細考試大綱及預習材料、免除非本地培訓醫生考執業試前要先具備實習經驗的要求,並讓已通過考試者在公營醫療體系工作一段年期後,可用海外實習經驗取代在本地醫院實習。就「免試」途徑,團結香港基金建議為允許在本港公營醫療機構工作一定年期的有限度註冊醫生,可免考執業試晉升成正式註冊醫生,列明取得指定學位資格者(如在世界前50 學院取得醫學資格的有限度註冊醫生),能有條件地晉升為正式註冊醫生,並應優先考慮香港永久居民,和放寬有限度註冊非本地培訓醫生在港執業時須保持外地醫療機關註冊的要求。

    亦有其他組織提出凡屬香港永久居民,就讀國際排名高於香港的醫學院,則可以申請在香港的公立醫院及兩間大學醫學院工作。於這些醫學院畢業,及已獲取專科醫生資格的香港永久居民,可以申請回港在公立醫院及兩間大學醫學院工作,完成兩個3 年合約後(共6 年),可以豁免執業資格考試,正式註冊為本地專科醫生。如僅獲得外科及內科的醫學學位,但未完成實習要求的香港永久居民,可以回港在公立醫院實習及工作,以便考取執業資格考試,其考核要求與本港兩大醫學院的醫科畢業生考核要求相同。

    觀乎社會各界積極提出的方案,當中的共通點就是多管齊下引入優秀並合資格的醫生,而非僅僅豁免專科醫生實習。

    冀政府和專業團體作前瞻性規劃

    當下,世界各地為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開衡綠燈」,香港若要為其滯後的醫生比例急起直追,的確要比國際同儕更為積極提升其競爭力,把握本港人才中心等優勢,吸引優秀並合資格的醫生。我們樂見社會各界就有關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措施積極討論,但更希望醫委會5 月8 日的投票過後,即使香港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從風口浪尖平靜下來,政府和有關專業團體仍會認真作具前瞻性的規劃,多管齊下地改善本港輸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種種機制和關卡,確確實實為本港嚴重醫生人手短缺紓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