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醫療及老齡化

    投資基層醫療 實現全民健康

    2021-12-29

    文章原載《星島日報》2021年12月29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 黃元山﹑助理研究員 夏楠﹑助理研究員 周嘉俊

    投資基層醫療 實現全民健康


    早在2018年,團結香港基金所發表的《以人為本 縱橫整合》香港醫療體系研究報告已經指出,香港必須建立一個以人為本、以基層醫療為主導的綜合醫療體系,滿足市民在各個人生階段中的不同醫護需要。

    日前,基金會在上述研究基礎之上,發表最新研究報告《實施策略性採購 促全民健康》,進一步闡明香港需應用策略性採購原則,以公私營協作為採購機制,使香港基層醫療服務變得更加便利可及,最終實現全民健康的願景。

    基層醫療是個人及家庭在持續醫療過程的第一個接觸點,透過健康推廣、疾病預防、疾病管理及醫療支援,為市民在居住及工作的社區提供便捷、全面、持續、協調及以人為本的護理。為發展基層醫療,政府近年亦推出多項政策措施,例如在全港18區設立地區康健中心和地區康健站,制訂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等等,亦逐漸加大對基層醫療發展的資源投入。然而,與投放於醫院的資源相比,政府對基層醫療的投資仍顯不足。食物及衞生局《2019/20年度本地醫療衞生開支賬目》數據顯示,本港公共基層醫療開支佔政府整體醫療開支百分比不足兩成(16.7%),超過七成私人基層醫療開支費用(71.2%)需要市民自掏腰包,遠高於不少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導致許多市民因財政問題而未能獲得相關服務,尤其是弱勢社群和基層人士。

    除了投放更多資源,確保資源用得其所更是發展基層醫療的重中之重。基金會的最新研究報告提倡「策略性採購」作為改革香港醫療體系的關鍵政策措施,期望可為整個醫療系統資源配置提供依據,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醫療服務。通過積極主動、基於證據的評估,策略性採購的決策框架可有助政府規劃及分析各項醫療服務計劃,以決定資金運用的優次,務求服務能夠對症下藥,資金可以用得其所。

    策略性採購善用市場資源

    香港面對慢性疾病患者急劇增加的嚴峻挑戰,做好慢性疾病的篩查及管理實是刻不容緩。因此,基金會提出將策略性採購的原則應用於基層醫療發展之上,倡議推行「慢性疾病篩查券和管理計劃」,建議政府試行為45至54歲市民提供篩查券,以全額補貼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即「三高」)的篩查費用,參與計劃即可獲得終身持續護理,鼓勵市民在政府的資助下享用私營醫療服務。

    建議計劃得到關鍵持份者及市民的支持,並預期帶來顯著的成效。基金會的研究顯示,接近75%未患有慢性疾病的受訪者願意參加此計劃,而且根據研究的分析,單單落實此計劃針對糖尿病的部分,即可在30年內防止約47000人過早死亡,同時為醫療系統節省約125億的直接醫療開支。

    由此可見,建議計劃切合香港市民的健康需要,並可促進醫療體系的可持續發展。

    宏觀而言,基金會的研究報告及倡議與「健康灣區」發展互相呼應。在2020年,粵港兩地合作構建「慢病管理,篩查先行」的管理網絡,透過促成「小區─醫院─地區」全方位連結,建立綜合管理網絡,與基金會的願景不謀而合。若慢性疾病篩查券和管理計劃試行成功,有望實現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所提倡「普惠篩查」的理念,及後作為範例供大灣區各地政府參考,藉以更大範圍推廣基層醫療發展。

    我們期待政府未來持續加大資金投入的同時,善用策略性採購作為關鍵政策措施,加強公私營協作的規劃,以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質量,達致全民健康的目標,實現「健康灣區」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