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醫療及老齡化

    速推預防性護理 促進全民健康

    2022-02-04

    文章原載《經濟日報》2022年2月4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發展研究主管 田詩蓓

    速推預防性護理 促進全民健康

    新年伊始,Omicron變種病毒襲港,再度提醒我們預防疾病是維護個人健康以至醫療體系的關鍵。為迎戰第五波新冠疫情,香港已實行更嚴格的社交距離措施以至旅遊禁令;然而,本地醫療專家最推崇的預防方法,仍是促請市民立即接種疫苗。

    港人近日蜂擁至接種中心,反映市民有見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加強預防措施,也證明市民是樂於採納專家意見,一旦了解到危機將至,也會為預防疾病出一分力,以保護自己以及身邊的人。

    不管有沒有Omicron變種病毒,預防性護理均是基層醫療的重要基石,也是現屆政府優先的醫療政策目標。在現行3層的預防制度下,基層預防主要是進行健康教育,以及對整體健康情況進行基本評估;第二層及第三層預防則着重疾病早期偵測、管理以及尋求康復。

    定期健康檢查 減疾病風險

    定期健康檢查最能及早抑制疾病,甚至能在病徵浮現之前便防微杜漸;香港人口急速老化,更顯得加強預防性護理是當務之急,如此才能減輕偶發性和慢性疾病所造成的負擔和相關風險因素,以達到可持續的醫療體系。

    可是,也許受「諱疾忌醫」的傳統文化、以及着重治療的醫療體系所影響,市民整體不太善於預防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是本港3大慢性病,團結香港基金早前與香港中文大學共同進行的調查顯示,近40%的18歲或以上受訪者從來沒有或只會不定期地就以上3種疾病進行檢查。

    雖然年輕人一般被視為較少患上慢性病,但在過去20年,所有年齡組別的慢性病發病率均告上升,而這些疾病往往可以預防。根據政府數據,45至54歲的年齡組別在2000年僅15.8%患有慢性病,但到2021年數字已上漲至25.4%;至於較年長組別(65歲或以上),數字更由47.9%增至75%;調查結果亦發現,98%受訪者認同身體檢查有助及早發現和控制慢性病,可是只有約6成的人定期做檢查。

    別對這些數字掉以輕心,那預示了危機將至;我們必須提醒市民為慢性病的危機作好準備,致力預防疾病,亦需提供誘因改變市民的習慣,才能夠減輕香港在慢性病方面愈發沉重的負擔。

    團結香港基金去年12月發表了醫療政策研究報告《實施策略性採購促全民健康》,建議實施全新的「慢性疾病篩查券和管理計劃」,鼓勵45至54歲的香港市民接受免費的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篩查,並向私營界別採購相關服務。這可以作為示範,展示政府可如何更有效地分配資源,以滿足優先的醫療需求,亦能展示如何善用財政誘因,透過綜合篩查和健康管理,以及提供更多的醫療機構選擇,鼓勵市民注重和照顧自己的健康。

    研究報告附帶的預算經濟影響分析顯示,單是透過這項計劃來推動市民篩查和管理糖尿病,便能在未來30年節省約125億港元的醫療開支,並能預防約47,000宗因糖尿病或早期糖尿病引起的早逝個案。

    慢性病篩查券 創造3贏

    此項計劃亦能促使全體市民參與預防性護理,從中創造3贏:政府能節省開支、公營部門和醫院的醫護人員能紓緩工作負荷、最重要的是促進全民健康。

    不論要擊退新冠病毒,還是要減輕慢性病的重擔,香港都要提升市民預防疾病的意識。預防之道在於,我們要預測醫療需求,策略性地為新增需求調撥資源,並提供誘因鼓勵市民致力預防疾病,以杜絕醫療體系的任何缺口。就如世衞總幹事譚德塞於聖誕演說所言,要準備就緒並順利擊退疫症,前提還在於加強預防措施;這既是為個人健康,也是為本港醫療體系作出新年許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