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經濟

    跨境人民幣清算的新路徑

    2021-12-06

    文章原載《大公報》2021年12月6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總監及經濟發展研究主管 水志偉、研究員 陳穎茵﹑研究員 蕭逸駒

    跨境人民幣清算的新路徑


    早前不同媒體引述一名中國人民銀行高級官員表示,截至10月底,數字人民幣的個人錢包共有1.4億個,交易總額近620億元人民幣。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上月初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指出,處於試點階段的數字人民幣目前還沒有正式推出的日期。相信有朝一日數字人民幣正式面世,交易額將不容小覷,可見以數字人民幣為代表的央行數碼貨幣(CBDC)正蓄勢待發。

    此次「香港金融科技周」中另一項備受矚目的舉措,則是香港金管局與中國人民銀行等多國央行合作的「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平台公布其下15個潛在商業應用案例,邁出CBDC在金融機構間應用的重要一步。此類供金融機構使用的CBDC通常被稱為批發型(wholesale)CBDC,其中一項重要用途是提供銀行間的匯款結算。那麼,批發型CBDC有什麼特別之處?

    現行國際匯款最為人所詬病是清算速度慢、成本高等問題:匯款方的匯款需要經過中介銀行的層層轉賬,才能最終到達收款方賬戶。海外人民幣的清算結算亦有上述問題,因為過程大多需要借助中介完成。現行有兩套人民幣清算和結算系統,分別是中國現代化支付系統(CNAPS)和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前者的結算需通過中國銀行(香港)這個中介清算銀行完成,亦依賴SWIFT信號系統運作,在跨境人民幣結算中並未完全掌握自主權。後者雖已建立屬於自己的信號通道,但直接接入系統的海外銀行極少,需通過兩家直接參與者(分別是中國銀行(香港)和工銀亞洲)才能完成海外人民幣結算,仍然存在清算路徑長、效率低的問題。相反,批發型CBDC的運用跨過層層中介,恰恰可以幫助改善這一跨境清算流程。

    過去幾年,不同央行已嘗試運用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CBDC改善跨境匯款的效率,將跨境支付的需時從數天大幅縮短至接近實時,同時節省金錢成本,為批發跨境金融這領域帶來一番新氣象。前文提到mBridge早前公布項目下的多種商業用例,並由來自4個地區共22間私人企業(包括香港交易所、投資銀行、商業銀行和虛擬銀行等)進行測試,以改進和擴大平台的功能。這些項目橫跨國際貿易結算、可編程的貿易融資結算、跨境保險支付,和跨境理財通結算等不同的範疇。mBridge項目經過反覆測試驗證後,證實有效解決跨境支付成本高、速度慢等主要痛點,同時確保政策、合規監管和私隱機制有效落實。

    以CBDC在貿易融資中的應用為例,現時金管局下名為「貿易聯動」(eTradeConnect)的區塊鏈貿易平台,已與內地的貿易金融區塊鏈平台進入第二期對接試運行階段。若同樣以區塊鏈為基礎的mBridge項目能將數字人民幣與數碼港元運用至兩地貿易平台中,不僅將推動貿易數字化,改善貿易流程,更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特別是其在國際貿易金融中的運用。長遠而言,mBridge可以考慮引入新加坡、歐洲等CBDC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或地區參與,充分利用mBridge在貨幣兌換和跨境匯款方面的優勢。mBridge在跨境金融領域的應用不僅能協助人民幣國際化,亦將推進香港成為CBDC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