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支援策劃和人工智能科技結合歷史教育學與教資源

    12/14/2023 - 14:42

    中國文化研究院

    愛國教育支援策劃和人工智能科技結合歷史教育學與教資源


    【2023年12月12日】中國文化研究院(研究院)發布來年的愛國教育支援策劃和人工智能科技結合歷史教育學與教資源,由研究院院長邱逸博士主講,並邀得抗戰老兵林珍女士分享其抗日事跡及參與製作「與抗日戰士AI對話」的點滴。同日下午,研究院亦舉辦了「抗日戰爭歷史專題講座暨『與抗日戰士AI對話』與虛擬體驗學習資源介紹」,冀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前夕,與一眾師生學習及銘記為了戰爭勝利獻出生命的民族英雄。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實施及《施政報告》公布加強國情及國史教育以來,研究院一直配合政府及教育局的相關措施,展開支援愛國主義教育的籌備工作及策劃,並聯繫學界及業界商討合作項目和設計針對教師需要的國史教學培訓。冀能有效及全面推動新時代愛國教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加深年青一代的民族認同及民族情懷。

    建立香港特色愛國情懷

    中國研究院院長邱逸博士表示:「愛國主義教育始於情、重於情,而難者亦於情。要讓生於數碼年代的年青人打從心底裏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必需透過新穎的教學方法、互動體驗,並注入創新科技,務求把中國的衣食住行智慧、錦繡河山的生態文明、遍佈各地的世界級基建及邁向領先全球的現代科技等,收編至愛國主義教育的『百科全書』內。」

    他亦進一步提到研究院於愛國教育的定位:「鑒於香港的獨特成長背景和憑藉『一國兩制』的國策支持,研究院冀以推動者的角色,協助政府、教育局、學界及社會各界設計富香港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方案,以展現三個核心價值:第一、古代中國的燦爛文明印證今天國家的民族復興;第二、香港從沒有缺席國家現代化進程;第三,香港未來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擔當。內容將涵蓋思想政治、歷史文化、多元民族、今日中國,國家安全和國防等。」

    愛國教育教材 立體、互動、體驗

    實踐是優質教學的重要一環,透過舉辦不同類型的國情、國史、國學主題活動;豐富的學與教資源,包括展版、教材套等;以及具互動和體驗元素的AI對話平台及虛擬展覽館等,有助加深學生對愛國主義教育的認識,亦為老師提供生動及靈活的教學資源。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史事。研究院以愛國教育主義的國安及英雄烈士元素,成功研發首個學習數碼平台「與抗日戰士AI對話」,開啟將口述歷史元素帶入課堂的空間,展現愛國教育的互動、廣度及深度。

    研究院共用了兩年時間進行設計、資料搜集、平台開發、後續測試及先導計劃,通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合成技術,成功把三位老兵,包括港九獨立大隊「小鬼通訊員」林珍、「飛虎隊」中國籍飛行員陳炳靖及第六軍無線電通訊兵黃光漢製作成3D 個人影像。學生可與老兵「交流互動」,答案內容亦非一式一樣,猶如和「真人」對談,增加學生研習這段歷史的「現場感」。在多次中小學的試教中,師生都表達對有關教材感到有趣,而且富真實性和相當動人。

    今次再邀得抗戰老兵林珍女士分享當年抗日事跡,及參與製作「與抗日戰士AI對話」的點滴。她提到:「第一次以這種形式參與口述歷史,很值得深入詳細地說。以AI科技將自身寶貴的經驗及抵抗經歷,能更好的傳承,並能把當年的抗日戰爭歷史更好地保存下來。」

    研究院亦同時設計一系列的學與教資源教材套, 包括抗日戰爭遺跡360全景圖、專題展板、立體虛擬展覽館等,方便老師設計不同的學習方案,為師生開啟全面的歷史、民族精神、價值觀、國情與國安等課題的探秘及研修。

    強化教師培訓 與學界和業界攜手合作

    教學人員需學有所長。研究院針對教師需要,設計國史教學培訓,從教學角度、課題切入點、學生學習適切度等,並如何配合數碼科技,提升教學質素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為使「與抗日戰士AI對話」全套教材更能切合中、小學的實際需要,早前研究院邀請了六間學校參與先導計劃,由老師親身試教,包括英華小學、軒尼詩道官立小學(銅鑼灣)、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九龍工業學校、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及王肇枝中學。其間舉辦多場座談會,由「用家」分享試用和試教心得,協助不同學校及老師從「教學模範」進入新的教學體驗。

    老兵AI
    中國研究院院長邱逸博士公布來年愛國教育的策劃詳情,並邀得抗戰老兵林珍女士, 分享參與製作「與抗日戰士 AI 對話」的點滴。

     

    老兵AI
    港九獨立大隊「小鬼通訊員」林珍女士與其 3D 個人影像合照。

     

    老兵AI
    林珍女士表示:「以 AI 科技將自身寶貴的經驗及抵抗經歷,能更好的傳承,並能把當年 的抗日戰爭歷史更好地保存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