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Housing

    善用科技建屋 縮公屋輪候時間

    10/13/2023 - 16:15

    文章原載《經濟日報》2023年10月13日
    撰文 :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 葉文祺、研究員 梁躍昊


    新一份施政報告將於月底公布,近日市場焦點都在於政府會否「減辣」、「撤辣」,但在置業上車之外,不少屈居劏房的市民仍在等待上樓。本屆特區政府銳意解決土地房屋問題,過去一年推出不少有利於土地房屋發展的政策措施,並取得一些階段性的成果。我們樂見有關舉措,令房屋供應前景有所改善,讓市民看到解困的曙光。

    然而,基層住屋問題尚未解決,我們因此希望政府在推出各項措施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優化,讓香港能夠及早「告別劏房」,邁向成為一個更宜居的城市。

    精簡程序 加快短中期供應

    去年施政報告中表示,政府已覓得足夠的公營房屋發展用地,於2023/24至2032/33的10年間興建約360,000公營房屋單位,超越《長遠房屋策略》310,000個單位的目標。然而,根據房屋局於今年8月的最新預測,展望在2023/24至2027/28年度期間,即10年供應周期中的「第一個五年期」,公營房屋的落成量將達到約128,800個單位。簡單來說,即是在「第一個五年期」落成的單位數量只佔約三分之一,未來十年公營房屋供應仍然呈「頭輕尾重」的趨勢。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加快短中期的公營房屋建設,例如雖然立法會已於2023年7月通過《2023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以精簡造地相關法定程序,但其他法例以外的行政程序仍有精簡加快的空間。

    此外,去年施政報告中也承諾利用建築科技提升公營房屋的建設效率,定下目標在「第二個五年期」不少於一半的項目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法」(MiC)。然而,業界也有聲音反映,一般與MiC同時應用的機電裝備合成法(MiMEP,Multi-trade Integrated Mechanical,Electrical and Plumbing),亦即在廠房預建再運送裝嵌的樓宇「風火水電」裝置組件,現時仍然面對合規問題。例如,目前條例仍規定「消防供水設備須與大廈及發展項目的其他供水系統完全分開」。

    因此,雖然MiMEP在技術上可在廠房預製所有喉管組件,但為了符合法例要求,現時仍然須在現場分開安裝消防供水系統。因此,我們建議當局與業界定期溝通檢討,並經仔細安全檢視後,考慮就類似的技術規管矛盾上拆牆鬆綁。

    統一編配過渡屋 增入住率

    為突破傳統公營房屋建築方法的瓶頸,去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由政府主導興建的簡約公屋,目標在2026/27年度透過採用標準化設計及MiC額外供應30,000個單位。但除此之外,短中期的公營房屋供應還包括已規劃的約20,000伙過渡性房屋單位。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的出發點均是盡快填補短期公營屋供應不足的缺口,並改善居住於不適切居所的市民的生活環境和質素。

    然而,有別於簡約公屋由房委會主動邀請合資格的公屋申請者入住,過渡性房屋需由市民提出申請,並需經過營運機構的審批過程。由於宣傳力度不足且手續繁複,因此過渡性房屋項目的入住率未如理想。雖然近日房屋局推出「住得易」過渡性房屋中央統一平台,進一步便利市民於網上申請入住過渡性房屋,但若能夠由房委會進行統一編配,才可更有效地縮短流程和處理時間,讓有需要人士和家庭可以早日改善居住環境。

    訂更進取目標 展實質成果

    根據房屋局的數字,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為5.3年,跟3月底的數字維持不變。正如我們在今年4月發布的《十年房屋落成量預測2023》中指出,簡約公屋能有效在較短時間內減少「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而透過將過渡性房屋和簡約公屋看齊,現時已落成及將於2024年前落成的超過20,000伙過渡性房屋單位可一併納入「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的計算當中。加上以上提及所加大力度推進的短中期房屋供應措施,假設未來5年可供編配的公屋數量和新增公屋輪候宗數趨勢不變,政府有條件可訂立更進取的「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目標。

    我們建議,政府應爭取「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在未來18個月內,由今年6月底的5.3年縮短至4.8年,並在本屆政府任期結束前進一步縮短至3.8年,讓市民看見實質的成果。

    政府在過去一年展現了回應市民住屋訴求的決心和魄力,並提出實際而具體的政策措施。我們希望當局能夠在新一份的施政報告中再接再厲,繼續在付諸實行時有進一步的突破,從而打好基礎,在下一階段從居住面積、樂齡生活、以及宜居環境等各方面全面提升香港住屋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