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Science & Tech Innovation

    政策思考/培養未來人才 追上科技發展

    12/29/2023 - 05:29

    文章原載《大公報》2023年12月25日
    撰文 :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雷曉琳

    %E5%9B%BD%E9%99%85%E4%BA%BA%E6%89%8D.jpg

    香港早前舉辦的香港金融科技周2023,討論到數碼資產、Web3.0及人工智能對推動金融科技的重要角色,強調香港為發展金融科技的理想之選,以及政府對金融科技創新的支持,當中包括在論壇上公布措施,促進虛擬資產和Web3.0領域與實體經濟相關的應用和創新,並進一步完善監管架構。

    金融科技近年興起,除討論度高,相關工種亦有所增加。隨着世界邁向工業4.0時代,不僅是金融界,各行業也進行數碼轉型以跟上社會發展,比如教育界加入科技元素(EdTech),在新冠疫情以來興起的「Zoom教學模式」、網上課程平台,以及遊戲化和擴增實境(AR)和虛擬實境(VR)沉浸式學習等;房地產界則興起房地產科技(PropTech),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深入剖析房地產市場,用AR及VR提升客戶體驗;至於文化創意產業亦出現「元宇宙藝術」、teamLab等展覽結合藝術和科技。綜觀而言,產業科技化是未來趨勢,市民因此需要作好裝備,以免讓自己在未來的社會發展處於劣勢。

    加強學校與工商業界合作

    數碼轉型為社會帶來新行業、工種和機遇,例如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 Technology)公司的出現、輔助技術人員需求的上升、科技創業家也越趨重要等。雖然市場有需求,但現時人才庫未能追上科技發展。整體而言,民間有調查發現,現時約85%的香港僱主表示難以招聘具合適技能的人才,而其中一項更指出,全球僱主最希望僱員擁有的技術能力是IT和數據,其次是工程。有區塊鏈技術公司表示,聘請人才是一大難關,很多人並不具備相關知識。

    在全球科技發展下,科技融入不同行業是大勢所趨,人才缺乏相關知識會令香港發展處於不利位置,香港需要正視這個迫在眉睫的問題,特區政府應該加強培養未來科技人才,同時協助在職僱員升級轉型,以增強人才庫。

    隨着香港以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為目標,政府也積極推動STEAM教育(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以培養未來人才支持產業發展。

    要培養年輕人對科技的興趣和跟上行業發展,應該加強學校與業界的商校合作。由中學起,學校可以透過與業界合作提供課程,讓學生及早接觸和應用相關科技。其中一個例子是賽馬會多元出路計劃的「鼓掌─創新教育歷程」(CLAP-TECH),強調由中學、大學和業界夥伴三方合作設計及授課,為學生提供三年中學應用學習科目課程和兩年高級文憑課程,當中包含豐富的知識和職場實習,而業界夥伴更會為畢業生提供優先的求職面試機會。現時主要提供兩個範疇的課程選項,包括資訊科技路徑和創意科技及創新,目前已錄得11間中學參與。

    另外,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與SEED Foundation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合作,引入為期三年的阿里巴巴雲計算課程(Cloud Computing),讓學生除學到基本的IT及雲計算概念,甚至進階營運管理,其後亦有專業認證和聘請機會,課程的應用性高。

    特區政府不但可以進一步提升中學商校合作、增加相關的課程學額和豐富課程的選擇,亦可因應北部都會區發展將吸引不同類型的創科公司和機構落戶,考慮善用產業發展,推動更密切的實習計劃和體驗式學習。

    科技日新月異,新興的電腦程式、科技、新設備不斷湧現,而不同行業也相繼進行數碼轉型。無論是學生或是已投身職場的人士也應與時並進,在社會創新之際作自我升級轉型,加強持續進修。

    一方面,企業可以運用持續進修基金(CEF)鼓勵僱員升級轉型,而另一方面,政府亦應持續改善CEF,例如增加和更新課程名單上科技相關的課程,以配合科技發展。然而,關鍵在於現時的CEF許多時被視為興趣班,因此,行業和公司應給予僱員支持,鼓勵他們運用CEF升級轉型,從而加強課程本身的認受性。

    此外,行業和僱主可以考慮支持和認受微證書課程,例如大型公開網上課程(MOOC)。其內容較為精簡、靈活度高和門檻低,更容易吸引僱員參與。現時大型網上平台有提供豐富科技應用課程,例如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所提供的區塊鏈技術免費網上課程,為期六星期,每星期3至5小時授課;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則提供以PropTech為主題,名為「人工智能、保險科技、房地產科技的應用」的網上課程,為期四星期,每星期上課6小時。

    行業數碼轉型是大勢所趨,而透過教育,能匯聚各界支持,培養和提升人才庫,應對產業發展等,均是迎接未來科技發展挑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