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綠色創科論壇」

    2024-03-19

    團結香港基金
    「綠色創科論壇」
    香港建設國際綠色科技中心挑戰與機遇


    【2024年3月19日,香港】團結香港基金(基金會)今日舉辦「綠色創科論壇」:香港建設國際綠色科技中心挑戰與機遇,邀請來自電力、建築、電動車、家族辦公室及人才發展等領域的大型和初創企業等業界翹楚及專家,着重探討香港如何透過創新科技、産業升級和政策支持實現碳中和目標,促進「官產學研投」跨界別合作,助力內地和香港珠聯璧合,推動可持續發展。

    論壇獲創新科技署擔任資助機構,並得到香港科技園公司、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可持續科技學院及世界綠色組織4間機構的全力支持。

    基金會榮幸獲「亞洲電動車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傑出講座教授暨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教授作主旨演講,並由基金會顧問、洲際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主席林家禮博士致引辭。

     陳清泉教授在主旨演講中指出,各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估算時間,歐盟大約為70年,美國、日本約40年,而中國僅30年。而實現「雙碳」目標,其中關鍵是能源轉型,而能源轉型的根本路徑是能源生產端和消費端「兩端發力」及實現「兩個替代」。他說:「能源革命有三大挑戰:可持續性、可負擔性及可靠性;相對應的解決方案為低碳化、智能化、電氣化及氫能。」

    陳教授續指,汽車革命存在『兩個階段』—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網聯化;『兩個挑戰』—電動汽車和電力網路的友好互動及人、車、路、雲一體化,並發展有關標準;和『一個遠景』—從智慧網聯汽車到智能交通、到智慧城市、到智慧社會。他說到:「汽車革命已進入新征程,需要加強基礎前沿技術的研究,包括部件、系統、硬件、軟件和電子架構等。中國汽車出海要用底線思維及長遠思維,學好國際法,做好國際跨國企業的基本功。」

    他寄語香港應當充分理解國家賦予其獨特的地位和優勢,利用大灣區優勢與區域內其他城市珠聯璧合,建立國際人才樂園和世界創新高地。

    林家禮博士表示:「亞太區是全球最大及發展最快的經濟體,也是全球在碳排放及環境污染方面最大的源頭,因此人類能否在應對氣候變化危機這場大戰最終取得勝利就要看主戰場亞太區能否在綠色化轉型及節能減排方面取得勝利,而香港是具備在國際交流合作、科創及金融方面的獨到能力,能夠為亞太區提供重要支援。香港所能包括綠色金融、綠色科技及綠色金融科技方面的蓬勃生態圈及豐富資源,積極可行的碳中和及可持續發展政策、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的互補協作以及與中東、中亞、東盟及歐盟等地區的緊密跨境聯繫及雙贏合作。」

    論壇共設兩場座談環節。首場座談環節以「善用綠色科技達至碳中和」為題,講者包括陳清泉教授、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客戶成功及銷售總監盧志華博士、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區詠芷女士、以及可持續科技學院董事總經理李英偉先生。基金會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水志偉先生擔任座談環節主持人。

    第二場座談環節集中討論「從創新研發到商品化的挑戰與商機」。講者包括Neuron Digital Group 署理首席執行官彭沛然先生、希路能源行政總裁曾偉華先生,以及Archireef可持續發展及氣候風險總監黃熙婷女士。香港科技園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鄺文昌先生擔任座談環節主持人。

    基金會總裁李正儀博士於論壇結語中感謝一眾講者嘉賓的支持,並表達她對綠色生態的見解:「綠色智慧生活是未來不可或缺的方向,也是全球人民力量凝聚的契機。香港人也同樣面對環境危機的挑戰,需要努力透過創新和創科轉危為機。從以往針對『成本』問題,轉為具『成本』效益的產業,需要各界合作才見成效。基金會將繼續積極與各界合作,透過研究及政策倡議,從根本助力香港建構綠色生態圈。」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中國工程院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傑出講座教授暨電動車研究中心主任陳清泉教授 (第一行中),基金會顧問、洲際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常務副主席林家禮博士 (第一行左三),基金會總裁李正儀博士(第一行右三)及一眾嘉賓講者及支持機構代表合照。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林家禮博士致引辭時指:「本月初剛剛結束的『兩會』,『新質生產力』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被列為 2024 年十大工作任務首位。香港的『新質生產力』條件得天獨厚,除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外,香港更匯聚了不少綠色科企及人才,亦有各類型的綠色基金和投資產品,具備相當優勢。」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教授於主旨演講中分享「四網四流」的融合概念。他指出:「『四網』是指能源網、信息網、交通網及人文網;『四流』是能源流、信息流、物質流及價值流。透過耦合共享與提高能源和資產利用率,獲取經濟和環境效益。」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基金會總裁李正儀博士表示:「綠色生活是人類表達其回應環境危機的智慧,並已成為管治的重要方針,是推動社會進步、提升經濟效益的關鍵元素。」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客戶成功及銷售總監盧志華博士分享了中華電力作為本港主要的電力公司,致力協助客戶節能減碳 ,支持工商業界低碳轉型,並與金融機構合作,提供與能源管理掛鈎的融資方案,推動商界投資節能項目,協助客戶提升可持續發展表現。盧博士亦提到:「推動能源轉型須多管齊下,包括採用多元化燃料組合,發展本地可再生能源,加強區域合作引入新零碳能源,並引進綠色新科技、推動電氣化及數碼化等,協助香港於 2050 年前實現碳中和。」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中國建築工程(香港)有限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區詠芷女士分享中國建築去年在國內首個零碳項目, 並分析香港獨特的城市發展,對建築工程的綠色轉型挑戰與機遇。她亦展望綠色建築及政策上的提升:「全面推動綠色建築,是從設計、建築技術、項目及環境互動管理,施工期以清潔能源為日常建築設備的能源供給,以至低碳物料等,環環緊扣,是整個建築業界的技術及理念轉型。政策上,我們建議政府能提供更多支持低碳施工的獎勵計劃,同時盡早準備建築物料的碳因子庫,便利企業未來管理範圍三的碳數據,配合國際、國家及香港的可持續發展監管需求,攜手邁向碳中和。」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在培養綠色人才方面,可持續科技學院董事總經理李英偉先生分享了國外,尤其是歐洲的參考案例,並與香港作對比及分析。他表示:「制定全球認可的可持續相關的商業管理培訓課程及為各企業高管度身訂造的可持續發展領導力培訓,有助系統地完善人才架構,為香港的綠色人才庫做好儲備。此外,作為戰略性的門戶,香港可以最大力度發揮與大灣區城市的協同效應,成為可持續投資和跨境碳交易的區域綠色金融中心,加速走向綠色循環經濟。」至於政策層面,他續解說:「歐洲提出從三個方向分層培育:一是對未來綠色人才的培養,在基礎教育方面,歐盟委員會(下稱『歐盟』)與成員國合作,為培養綠色人才提供了大量財政支援,設立綠色學科和科研院校、建立淨零工業學院等;二是對既有勞動力、管理層的綠色技能提升,通過《歐洲技能協定》幫助企業為勞動力提供向碳中和和數字經濟過渡所需的技能,承諾計畫幫助 600 萬人提高技能和再就業培訓;三是積極應對綠色勞動力短缺,促進第三國公民進入歐盟的勞動力市場,並提出關於承認第三國資格認證的建議。香港在這幾個方面均有涉及,但政策力度和資金體量還屬於起步階段,IST 將通過我們的平臺,積極投入綠色管理人才庫擴容,並輔以政策、數據研究和國際可持續發展合作,加速實現香港淨零排放和可持續發展進程。」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基金會副總裁兼研究部聯席主管水志偉先生擔任第一個座談環節主持人,他說:「香港要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和支援。通過加強創新技術、金融配套和人才培養等,讓這些要素在發電、交通和建築等行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方可為香港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要讓香港發展低碳轉型,Neuron Digital Group 署理首席執行官彭沛然先生表示:「淨零發電及智慧建築缺一不可。智能樓宇系統可提供監控樓宇運作的數據,達到即時監測、預測和制訂能源使用等效果。最先進的樓宇控制系統,能調節冷氣溫度、計算碳排放、檢測空氣質量以及設備損壞和維修等,有效節省成本,提高居住舒適度,更能減少碳足跡。隨著物聯網無綫傳感技術的普遍,新一代智能樓宇產品可以為較舊的樓宇提供簡易的產品和服務,從而加快省能省費的商品化和普及化,推動加快達到雙碳目標。」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就綠色交通中起關鍵作用的電動車及相關充電設備,希路能源行政總裁曾偉華先生表示指出:「全球無一國家或地區能預視電動車高速的發展進程,舊有的城市規劃根本無法配合,但挑戰及商機亦在於此。如何把電力最大化、充電時間最短、電力負載管理等,把不合時宜的地理限制成為創新研發的試驗場,開拓嶄新的方案發展香港成為綠色城市的模範,並把經驗複製至其他海內外市場。」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Archireef 可持續發展及氣候風險總監黃熙婷女士表示:「保護自然資本近年越見重視,尤其就土地發展對自然資本的影響更為社會熱議。然而,土地發展是每個經濟體的必然選項,應以如何達至雙嬴為正向思維,而非二選一。綠色的創新技術正正成就此可能,從數據收集、量化分析、實時監測,評估土地發展的影響,從而訂出客製的海陸空間資源規劃方案;同時利用環保智慧工程製作相關生態產品,優化自然生態外,亦為相關土地發展規劃為自然作好準備,讓自然保育及社會發展能雙軌並行,亦可相輔相成。」
    1%20%E5%A4%A7%E5%90%88%E7%85%A7.jpg
    第二個座談環節的主持人、香港科技園公司可持續發展總監鄺文昌先生表示:「面對低碳轉型的世界趨勢,綠色科技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其應用、商品化以至產業化的每一環節也極為重要。而當中,綠色金融更對綠色科技的成長有著催化作用。香港綠色科技的應用已經走出本地市埸,不斷拓展服務大灣區及一帶一路市埸,成就全球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