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千金備要、黃帝內經

《本草綱目》

由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撰,是中古代一部最完備的藥典,也是中國古代博物典籍。全書52卷,記載藥物多達1800餘種,附圖1000餘幅,藥方11000餘個,鉅細無遺地總結16世紀前中國本草學知識,素享「醫學之淵海」、「東方醫藥鉅典」等美譽。2011年《本草綱目》更被《世界記憶名錄》。

李時珍編撰此書時,除參考800餘種文獻書籍,亦常向藥農等請教,更親身野外考證中藥品種。為了更準確認識草藥,李時珍會親自栽種、試服。經過27年努力,李時珍於60歲時完成《本草綱目》,為後世中醫學作出重大貢獻。

備急千金要方

《千金備要》

又稱《備急千金要方》,是唐代名醫孫思邈著作。孫思邈有感古代醫方散亂不齊,難以檢索,決定專取群經,勤求古訓,整理唐代以前醫學文獻,免古時醫學知識失傳,再加上孫思邈總結自己行醫體會,編出這部醫學巨著。
全書共30卷,232門,有論者認為其分類幾近現代臨床醫學分類法。孫思邈在書中論及醫家職業道德,強調為人治病首要一視同仁,皆如至尊,以蒼生大醫為己任,為後世所推祟。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又稱為《內經》,古代醫者託黃帝之名所著,是現存最早中醫理論著作,亦是集漢代以前的醫學大成。《黃帝內經》根據黃老道家學說,建立出中醫學說,其涵蓋「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說」、「論治養生」與「運氣學」等學說,集結自然、生物、心理與社會醫學模式。
《黃帝內經》出現標誌中國醫學體系由鬆散的醫療知識積累發展成一個有系統的醫學理論,為後世中醫學理論奠定深厚基礎,更可應同用於現代治療和養生中,是中國影響極大的醫學著作,被稱為醫之始祖。

恬淡虛無VS城市緊張
《黃帝內經》有名言一句:「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清神內守,病安從來。」意即只要做到經常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定,不追名逐利,不憂患得失,就能使自身抵抗力增強,免疫力提高,病邪就不能引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