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藝術創新

    「韓流」成功非偶然 背後機制堪借鑒

    2023-06-13

    文章原載《大公報》2023年6月13日
    撰文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 林玥彤

    「韓流」成功非偶然 背後機制堪借鑒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rea Creative Content Agency,簡稱KOCCA),是韓國政府為推動創意產業發展而成立的專門機構,成立目的與創意香港相似,卻在組織架構與業務支援方面大有不同。KOCCA主要為初創或發展中的中小企提供定制化服務,從創作到創業、政策研究到內容估值服務、鼓勵試驗到海外推廣,都在其業務範圍內。當中,KOCCA市場研究的能力和資源分配的規劃,十分值得香港參考。

    普遍來說,創意產業的發展始終由市場主導,商業成分重,因此要制訂前瞻的政策方向及有效的支援措施,必須洞察商業行情(例如全球文化科技發展大勢、海外龍頭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投資方向、本地中小企在短中長期面對的實際問題等),從而推動循證決策(evidence-based policymaking),讓資源分配有根有據。長遠來看,亦能更清晰地梳理出文創產業究竟要如何配合整體人文、經濟及社會發展。

    前瞻性政策是關鍵

    參考KOCCA設有的內容產業政策研究中心,由「未來政策組」和「行業資訊組」兩個團隊組成,專責市場分析及策略研究。

    「行業資訊組」負責進行深入的產業研究,每年就廣播、遊戲、音樂、出版、動畫和角色(Character)領域進行國內外市場趨勢分析、中長期市場預測、用戶調查,以及產業規模測算等,定期推出行業白皮書,讓政策制訂者、組織內部人員,甚至是業界都能夠藉此了解行業的現狀和未來發展。

    而「未來政策組」則負責相對宏觀的、與基礎建設相關的研究,例如韓國文化內容(K-Content)海外擴張和海外發行研究、內容產業統合的藍圖研究、針對媒體行業環境變化的法律制度研究、內容產業ESG政策研究,甚至如何加強殘疾人士參與遊戲和廣播視頻內容行業等也是KOCCA研究的課題之一。

    相比之下,香港缺乏這類恆常的深度研究,雖然政策制訂者會嘗試接觸業界人士了解行業的痛點,但仍較難深入挖掘與文創產業發展相關的數據和議題。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更要跳出香港,參考全球市場,才能避免本地的產業發展及政策規劃故步自封。

    一直以來,政府累積投放予文創產業的金錢並不少,但若參考KOCCA的預算,香港所投放的金額可謂九牛一毛。KOCCA光是2023年的預算便為6238億韓圜(約37億港元),而且有明確的年度目標,包括支援銷售及出口達2兆韓圜(約119億港元)、投融資達1400億韓圜(約8億港元)、R&D產業化支援成果達6百億韓圜(約3.6億港幣)及創造累計5萬個就業崗位,看得出其工作目標十分「商業化」。

    但金額的多少未必是最大問題,畢竟公帑應用得其所,政府可以提供金錢上的支援,但產業的蓬勃不能完全依賴政府資助。政府應如何透過撥款,提供策略性、兼且覆蓋整個產業鏈的支援?

    加強培養「產業化」思維

    參考KOCCA,其支援業務可粗略分為育成或R&D、製作及流通(包括市場營銷、海外擴張等)三個階段,就這三方面為研究與試驗(R&D)、遊戲、漫畫、故事、音樂、時裝、動漫角色、廣播、新技術、企業人才育成、地區發展、投融資、海外業務、政策研究、機構運營等15個範疇預留預算。其中研究與試驗、廣播(包括OTT內容),以及遊戲是獲得最多資源的領域,分別有約7.7億、7億及3.6億。KOCCA的資助會鼓勵創新型試驗和研究(尤其是文化科技Cultural Technology)、開發製作具商業價值的內容和技術、打造有利文創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培訓產業人才(例如透過Content One Campus)、吸引文化投融資(例如提供內容價值評估及投資配對服務),以及支持中小企的市場拓展及行銷。

    近年,KOCCA更開始發展元宇宙內容,包括為XR/VR/AR的創作和技術研發、內容營銷及海外推廣提供資金援助。

    韓流持續擴張,不可忽略KOCCA長年以來對創業產業的研究及考察,以及為各個產業創造的商業機會。香港需要借鑒學習KOCCA的「產業化」思維,或許可從文中提到的兩大重點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