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
    房屋

    投資基建再推租置 啟動經濟關鍵錦囊

    2021-02-23

    文章原載《信報財經新聞》2021年2月23日
    撰文: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 葉文祺

    投資基建再推租置 啟動經濟關鍵錦囊

    [閱讀相關研究報告]

    持續超過一年的疫情令香港經濟陷入困境,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政府財赤也成「新常態」。幸好,儘管去年大幅度「放水」救經濟後,港府雖錄得財赤,但整體財務仍然相對穩建,仍有足夠「彈藥」投資未來,滿足社會大眾迫切的盼望。

    財政司司長日前表示再次全民派錢有困難,在網誌中提及會繼續努力推動多項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基礎建設。在預算案房屋及土地發展範疇中,團結香港基金認為投資交通基建、推出「租置計劃2.0」及精簡公營房屋發展流程,是長遠投資的重大舉措,更是重啟經濟的三大錦囊。

    加快拓鐵路 新界西優先

    疫情打擊各行各業,不少企業在保就業計劃完結後大規模裁員。勞福局局長預期接種疫苗開始後,失業率也不會短時間內回落,最新失業率更達7%,創17年新高。投資基建不僅為未來經濟發展奠下基礎,更是保住千千萬萬基層飯碗的重要方法。

    早前多個地盤相繼出現確診個案,疫情停工除影響工程進度外,更令以日薪為主建造業工人失去收入。誠然,建造業佔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5%,但其失業率因疫情由5%上升至10.7%,可見行業受疫情重挫。

    在赤字預算下,港府明言須推逆周期措施,團結香港基金認為政府應大力投資交通基建,增加新界地區的交通容量,以滿足未來的發展需要,亦為建造業提供大量職位,保住基層飯碗。

    具體而言,政府應加快推展《鐵路發展策略2014》所提出的7條鐵路項目及優先發展P1道路、11號幹線及屯門繞道,除疏導新界西擠塞的交通外,更可配合隨港珠澳大橋及屯赤隧道正式連接後,所帶來的發展機遇。

    此外,我們倡議政府檢討現行基建成本效益的分析,在計算內部回報率(IRR)時,應考慮將間接的經濟及社會效益如擴展經濟活動、未來發展潛力及額外賣地收入等納入計算方程式。

    租置獲私樓公屋戶認同

    儘管疫症嚴重影響經濟發展,但去年的房地產市場仍然保持穩定,居屋繼續超額認購。我們認為,政府應推行改良版租置計劃,以釋放公屋的價值,讓基層可以擁有自己的物業,還富於民;另一方面亦可為庫房帶來豐厚的收入。據港大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教授估算,出售現有公屋單位可釋放高達4.4萬億港元的土地價值,相當於2018年香港GDP的155%。政府已找到未來10年興建公屋的土地供應,現時絕對是全面推行「租置計劃2.0」的合適時機。

    或許有人認為推行「租置計劃2.0」將大量增加房屋供應,招致私樓業主不滿;但調查顯示現實並非如此。根據團結香港基金委託嶺南大學公共管治研究部於2020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期間進行的電話調查,受訪的1552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對支持重推租置計劃有共識。

    精簡公屋發展流程增透明度

    調查發現超過八成受訪者支持讓大部分香港市民以可負擔的價格購買公營房屋;超過七成受訪者同意重推租置計劃,讓公屋租戶以市價20%至50%購入公屋單位。

    調查也顯示超過九成公屋租戶及近七成私樓業主支持重推租置計劃,足證重推租置計劃不會引發私樓業主「眼紅」,這已是無產者及有產者的重要共識。

    自從政府於2014年重啟《長遠房屋策略》以來,公營房屋單位落成目標慣性地未能達標,過去8年的供應短缺已相當於13個彩虹邨。為增加建屋效率及質素,讓更多基層市民安居樂業,我們建議政府進一步推動精簡公營房屋發展流程的措施,如增加項目透明度,並引入市場競爭。

    於2020年《施政報告》中,「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已獲授權檢討政府項目的發展程序。我們認為讓公眾了解未來供應的細節,是建立監督機制的關鍵一步。

    因此,政府應向公眾披露工程主要發展里程碑的日期,以及公共住房項目的10年供應清單,更應借鑑以往「私人機構參建居屋計劃」的成功案例,在公營房屋工程中引入市場競爭,提高建屋效率。

    農曆新年展開,隨着確診數字逐漸下降及疫苗接種計劃開展,疫情有望緩和,惟香港經濟及房屋問題仍受到嚴峻挑戰。期望財爺即將推出的《財政預算案》可以急市民所急,善用財政儲備投資未來,發展交通基建,為重啟經濟注入新動力。

    我們盼望政府可回應社會對租置計劃的共識,滿足基層公屋戶渴望已久的訴求,落實「租置計劃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