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CHINESE_Housing
P. 20

5. 跨代社會流動性及貧窮






                                             5.1 全球現象

                                                    上一章提及離婚數字急劇上升,其實揭示一些同樣逼切並且重要的社會問
                                             題:貧窮如何在香港形成、貧窮如何影響社會流動性及可能導致跨代動態貧窮。跨
                                             代貧窮跟靜態貧窮的分別,在於前者是基於缺乏社會向上流動力,因而會跨代存續。

                                                    事實上,跨代社會流動性低是全球現象。Charles Murray 在《Coming
                                            Apart: The State of White America (1960 - 2010)》一書中指出,在 1960 年至 1980
                                             年間,工人階級的白人離婚率從大約 5% 上升至 15% 左右。此趨向一直持續,及至
                                             2010 年,離婚率上升至 35%。

                                                    在 1960 年至 1980 年間,高教育水平人士的離婚率亦告上升。但他們的離
                                             婚率從大約 1% 至上升至 7.5% 左右,並在 1980 年至 2010 年間趨平。上述兩個組
                                             別之間的差異反映在破碎家庭中成長的兒童比率:工人階級的比率穩定上升,高教
                                             育水平人士的比率維持低企且趨平。Murray 並指出,婚姻愉快的高教育水平人士佔
                                             比大幅上升,而婚姻愉快的工人階級佔比卻大幅下跌。


                                                    他的研究所得跟本報告上一章提述的情況相類,但更重要的是他提出一個
                                             有力的論點,就是非技術、低收入家庭跨代貧窮的起源和傳承,跟家庭破裂有著異
                                             常高的關聯。換言之,破碎家庭的孩子因此而受罪並且陷於貧窮。


                                                    相反,高教育人士(如大學畢業生)不單止經濟能力較高,家庭生活亦較
                                             愉快。他們的子女自小受到栽培,童年生活有安全感,長大後過著有成就感及充實
                                             的生活。破碎家庭日益普遍產生跨代不平等及惡劣的鄰舍環境,而完整、富有家庭
                                             居所的四周環境都相對理想。

                                                    哈佛大學的政治科學家 Robert Putman 亦有同感,他的著作《Our Kids:
                                            The American Dream in Crisis》加強了 Murray 的論點。Putman 指出在美國,兒童
                                             到優質學校接受栽培的機會日益不平等。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沒有離異的雙親悉心照
                                             料下成長、入讀高學術水平的學校,更學會必要的生活技能以助探索日後發展路向。

                                                    另一方面,來自低收入工入階級家庭的孩子,無緣受惠富裕家庭不乏的社
                                             會資本,因此情緒上受抑制,且欠缺能力沿社會階梯往上爬。Putnam 引述 Hart 和
                                             Risley(2003 年)的經典研究,他們估算,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在入讀幼稚園之前聽
                                             過的詞彙較低收入家庭孩子聽過的多 1,900 萬個、較父母靠社會福利維生的孩子聽
                                             過的多 3,200 萬個。簡而言之,「富裕」和「不富裕」令孩子長大後面對截然不同
                                             的後果。

                                             5.2 香港的問題



                                                                                                                  25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