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車

紡車

古代紡織方法,就是先將麻、絲、毛、棉等纖維紡成紗線,再編織其他用品。早於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便出現紡車原型—「紡專」。所謂「紡專」,是由陶質或石質製作圓塊,直徑五厘米左右,厚一厘米,名為「專盤」,中間有一個孔,可插一根桿,名為「專桿」。

紡紗時,先捻一段要紡的纖維原料,將之纏在專桿上,然後垂下,一手提桿,一手轉動專盤,並不斷添加纖維,促使纖維牽伸和加拈。待紡到一定長度,就把已紡的紗纏繞到專桿上。重複再紡,直到「紡專」上繞滿紗為止。

不過,這種紡紗方法以手工勞動,吃力,且效率低,拈度也不均勻,難以保證質量。經一再改良,出現「紡車」。據考究,漢代「紡車」結構簡單,但紡紗功效勝於紡專二十倍。「紡車」以繩輪傳動,還可以加拈,並合出均勻一致、不同粗細的絲或弦線。

紡車
古時採用紡車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