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車

水車

「水車」出現於東漢末年,這種水車主要由木鏈、水、刮板等結構組成,節節木鏈就像一根根龍骨,因此又名「龍骨水車」。水車提水時,一般被放置在河邊,利用鏈輪傳動的原理,以人力或者畜力帶動木鏈翻轉,而後裝在木鏈上的刮板就能引水上岸,灌溉農田。後經三國時代馬鈞加以改良,再慢慢普及。

唐宋時代,在輪軸應用方面有很大的進步,能利用水力為動力,作出了「筒車」,配合水池和連筒,可以使低水高送,不僅功效更大,同時節約了寶貴的人力,大幅提高灌溉效率,元明時代,更發展出「水轉翻車」、「牛轉翻車」和「驢轉翻車」,可依風土地勢交互為用。隨著「水車」技術發展,不斷改良,使翻車應用更有效益,更加鞏固中國古代農業大國地位。

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