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創新
藝術與文化是人類的瑰寶,它的潛在功能,更能在社區以至廣大世界面對問題時,發揮促進融和與化解的功能。然而,長久以來人們都只珍視它美善的一面,而忽視了這些潛藏的社會功能。時至今天,我們需要深入認識藝術與文化在建設社會,團結社群所發揮的重要社會角色。
我們於二零一六年十一月發布了首份研究報告,名為《釋放博物館潛力 蛻變管治新模式》。報告提出要釋放香港博物館的潛力,須把博物館的管治模式由公辦公營轉為「政府資助、自主營運」; 報告亦參考數個全球首屈一指、訪客量稱冠的博物館,提出一系列有關優化博物館管治的建議,包括制訂博物館法和成立法定博物館管理委員會等等,藉此提升本港的文化涵養以及長遠競爭力。
藝術共融的概念正在全球嶄露頭角,與香港更是息息相關。由於香港人口老化現象日益嚴峻,在政策制定中採納「預防性」思維與「補救性」措施同樣重要。有見及此,我們於二零一八三月發布了第二份研究報告,並以香港藝術共融發展為題。在此香港首項同類研究中,我們認同藝術的共融力,提倡其社會影響及治療效用,並能作為社會邊緣人士的充權媒介。
以上的研究報告集結本土社區的聲音和不同持份者的參與。我們將繼續集思廣益,普及探討更多藝文創新的社會效益。
研究團隊:
陳智思先生
團結香港基金常務副主席
張信剛教授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委員會成員
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及教授
2003年文化委員會主席 (2000-2003)
龐俊怡先生
紹榮鋼鐵有限公司董事
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成員
林玥彤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