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 - CHINESE_Land
P. 6

領導),專責統籌發展大嶼山的辦事處,協調一切有關大嶼山發展的政策措施。


              6. 加快土地發展過程


              增加發展密度


                     鑑於香港長期對面空間短缺的問題,我們建議進一步放寬新發展區的發展
              密度,例如啟德及將軍澳等等,以盡可能增加各類型物業的供應。


                     根據最近由香港理工大學建設及環境學院發表的研究,即使啓德新發展區
              的用地平均住用地積比率由5.5倍進一步提高到6.7倍,預期對日照時間、空氣流通、
              天際線、大氣溫度等因素的附加影響只是微乎其微。然而,如按此幅度提高地積比
              率,將可能帶來額外 160 萬平方呎的住宅建築樓面面積,以及額外 120 萬平方呎的
              非住宅建築樓面面積。

                     除此之外,按 2001 年的發展規劃,啟德新發展區預計容納超過 21 萬人口,
              遠高於最新估計的 12.3 萬人口。粗略計算,即使區內發展密度進一步增加 20%,
              容納的人口仍將低於 15 萬,比 2001 年的發展規劃所估算的數字少約 30%。

                     類似情況同樣出現於其他地區。以將軍澳南為例,在 2005 年,樓市並未
              升溫,區內更有供過於求的情況,政府因此將該區的地積比率由原來的 6.5 倍降到
              2 至 5 倍,約相當於一萬個住宅單位,預計容納人口由原來的 13.1 萬人減至 9.8 萬
              人。

              釋放現有政府土地的潛力


                     我們翻查資料,發現市區有不少「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未被充分利用,
              又或管理不善,令環境惡劣。此類用地包括熟食小販市場、垃圾收集站、停車場及
              地盤,位於荃灣、長沙灣、油麻地等地區。要充分發揮其發展潛力,尤其這些用地
              均位處市區,其中一種可行方式是將之重新發展成綜合大樓,一方面重置原有設施
              (如熟食市場),另一方面容納其他公共用途(如青年旅館等非永久住屋設施)。
              旺角朗豪坊即為先例:室內熟食中心坐落於一棟高樓的平台層。


                     我們建議政府進一步檢討市區內類似的用地,並考慮前述的短期解決方案。
              我們希望這些土地資源至少能夠暫時緩解本港的居住問題。政府亦可考慮利用這些
              土地資源提高公共設施(如社區中心)的發展密度。


              盡量簡化審批和發展程序

                     我們樂見發展局與業界緊密溝通,嘗試就目前的審批機制擬訂一系列改進
              措施。部分建議與我們在首份研究報告中所提出的相類似,例如就「設計、外觀及
              高度」的審批清晰列出重點審批範圍(Core Points)、根據執行指引制定標準格式
              的「總綱發展藍圖」等。我們希望政府能夠積極跟進這些建議。

                     我們亦重申對現行補地價機制的關注,因為此機制長期以來被指拖慢私人
              發展和重建項目的進度。再者,早在 2014 年推行的「補地價仲裁先導計劃」至今
              只有一份申請完成仲裁,涉及的金額只有 3,930 萬港元。正如我們在首份研究報告
              中建議,政府應全面檢討上述機制,從而令機制能夠反映發展成本因市場形勢、監
              管環境等因素而出現的變化。







        5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